一次研讨会上有学者让我谈谈中国外交的新特点,我说了三个词儿:大了,硬了,活了。王岐山访美,更像是一盘大棋,显示中美在包括反腐在内等涉及诸多敏感问题上的合作。有必要就此再聊下。 大了,很好理解,就是说以前的中国外交是外交部的外交,而现在外交和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的联系更加紧密。外交部的外交,更重视双边外交系统的对接,而今各种事务交织在一起,格局需要够大才可以推进。比如说抓捕贪官的猎狐行动,这次王岐山访美肯定要细谈这方面的合作。这就是大外交,需要外交、司法系统携手,和国外相关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抓捕贪官归案。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构架,更是外交、内政协调的机构。 硬了,就是说更加敢作敢为。对日本,对菲律宾,果敢地亮出态度。尤其是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死磕,显示出近年来少有的意志。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更是出手果断,向南苏丹派驻军队,显示出维护海外经济利益的决心。在联合国层面,态度更加坚决,敢于说不,敢于支持,不再是永远的弃权。 活了,就是不再拘泥于一些过时的原则,不再拘泥于是友是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全方位发展和各国的友好关系。中国外交灵活的最明显例子就是对朝鲜。作为中国的同志加兄弟,朝鲜多年来对中国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中国新一届领导开始执政后,不访问朝鲜,而是访问韩国,大力发展和韩国的友好关系,这短期内可能让朝鲜不满,但长期看有利于中国在东北亚变局中的主导作用。 这三个特点是既成事实,不能简单说这样好还是不好。如果理性地分析就会发现,在外交的战略层面,中国依然有诸多模糊不清之处。 首先,在外交指导思想方面,是固守韬光养晦还是强调有所作为?这两者当然并不矛盾,但有所作为重点在哪些方面?是不是别给外界中国秀肌肉的感觉?这都需要通盘考虑。 其次,在外交具体行为方面,是继续恪守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还是部分地认同人权高于主权?我想短期内中国不会改变,但有些具体案例,如伊拉克内乱给中国造成损失如何应对,确实需要行为准则方面给予指导。 第三,在大国关系方面,是和西方更加靠近,还是和俄罗斯抱团取暖,这非常关键。我一直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无限度地靠近,将是中国的灾难。中国可以在美俄间平衡,但决不能无原则地支持俄罗斯。 总之,中国外交的新特点表明中国毫无疑问是外交大国,但还不是外交强国,在国际规则的确立、冲突调解方面还不是主导性力量。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