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命运很快将被决定了,但不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2月6日的乌克兰《基辅邮报》如是说,虽说透着几分无奈,但也说出了几分现实。 2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乌克兰东部军事冲突问题交换了意见。据悉,默克尔向奥巴马简要说明了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四国就和平解决乌克兰东部问题的协商情况。就在几天前,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于2月6日晚双双匆匆对莫斯科进行了“闪电式”访问,两人在克里姆林宫里与普京就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足足闭门谈了5个多小时。此前一天,“默奥组合”还顶风冒雪地访问了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举行了会谈。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多了。过去一年来,普京在忙一件事儿:乌克兰的事儿;欧盟在愁一件事儿:乌克兰的事儿;美国在玩一件事儿:乌克兰的事儿。给人的感觉是:“欧盟是惹事儿的,但又不担事儿。乌反对派是闹事儿的,就怕事儿不大。俄罗斯是没事儿的,但事来了就借事儿搞事儿。美国是挑事儿的,没事儿也能整出事儿。” 一年来,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幕后指挥,美国人先坚定地站在反对派一边,又坚定地站在当权派一边。只要乌克兰政权坚定地“反俄”,无论是反对派和当权派,美国都支持。用乌克兰危机困住俄罗斯、搅乱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而言不是坏事儿。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前台帮办,欧洲人在道义上也坚定地站在乌克兰一边,但在安全上却不得不时刻算计着自己的小九九。欧洲毕竟与俄罗斯唇齿相依,与俄罗斯彻底闹掰了,不能让欧洲更安全,只能让欧洲更危险。随着美国人立场的日益激进,欧洲人开始感觉到真真切切的不安了。 2月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可能将向乌克兰援助“足具规模的致命武器”。这位发言人称,奥巴马总统目前仍在犹豫是否最终做出这一决定,他担心乌克兰士兵拥有的武器远远比不上俄罗斯军队的武力水平。《纽约时报》也透露了美国“正在审议对乌提供致命武器的可能性”的消息。2月6日,克里表示,奥巴马很快将决定要不要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美媒体称,美国军事支持乌克兰是一个“历史性选择”,这将使美面临与俄开启新冷战的风险。 俄不畏战,奈何以战惧之?这条消息虽没吓着普京,但却着实吓到了一些欧洲国家。对于美国人这种百分之百的“火上浇油”做法,默克尔和奥朗德再也坐不住了。如果任由美国人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那么乌克兰扩大的战火势必要真正殃及欧盟的池鱼了。默克尔提醒称,给乌克兰提供军火不会吓倒普京。她说:“我难以想象乌军获得更好装备能震动普京、让他相信自己军事上要失败的情况真能出现。我必须坦率指出这一点。”奥朗德也警告称或许会发生“全面战争”,他说,“自1939年以来,欧洲从未像现在这么接近一场世界大战。” 于是,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从未访问过俄罗斯的默克尔和两个月前刚刚对俄罗斯进行过“经停外交”的奥朗德结伴造访莫斯科,似乎再为乌克兰危机“破局”做“最真诚的努力”。俄罗斯《生意人报》直接把两人组合称为“和平团队”。但默克尔前脚刚刚离开莫斯科,就有好事的美国媒体披露,默克尔6日在克里姆林宫和奥朗德与普京谈判时向普京下了最后通牒,即如普京11日前不接受“默克尔+奥朗德和平计划”,欧盟将对俄实施新制裁。而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辟谣称,没人曾用最后通牒语气和普京说话,也没人会这样。很显然,对于默克尔和奥朗德此次莫斯科之行,美国人心里是不高兴的。 那么,这个“和平组合”能否为乌克兰真正带来和平吗?或许,人们在俄、法、德、乌2月11日的明斯克峰会上能找到初步的答案。但“一纸和平,一念战争”,即便各方就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绘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但真正“让和平照进乌克兰的现实”还需要过无数道坎。比如,波罗申科对国内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平衡能力如何,奥巴马对本国强硬派与和解派的协调能力如何,普京对乌克兰东部势力的影响能力如何,欧盟劝和的斡旋能力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无法一下子找到精准的答案。 而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消息称,自2014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已有98万民众沦为内部流离失所者,另有60万人逃离到俄罗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寻求庇护或其他方式的合法居留。许多最近逃离的民众几乎没有携带随身物品,也没有过冬用的衣物。与那些为乌克兰命运而马不停蹄地斡旋的政治家相比,那些客居他乡的乌克兰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似乎更为真挚和朴实。 而乌克兰到底距和平还有多远?是一步之遥,还是触不可及,抑或是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