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有一部名著叫《论持久战》,是一部非常具有战略思想的伟大著作。这部著作在抗战时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影响深远,就是在当下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特别是在反腐方面,完全可以用“论持久战”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反腐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构成腐败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复杂,需要时间消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的社会关系结构分析,可谓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每位落马官员的周围都被一系列的关系网络包围,盘根错节。从官员的近亲到八竿子打不到的所谓“干爹、干女儿、干儿子”等“干字辈”,再到各种关系户、人情户。案件涉及很多领域,情况十分复杂。单单要把这些关系理顺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一些官员本来就在政法部门为官,其反侦察能力又比一般人强,所以给办案人员增加了不少难度。有的一个案子从立案侦查到法院审判,要花费一到两年时间,甚至更长,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其二,腐败的沉疴积弊“由来已久”,有的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或者“游戏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和导火索,需要时间去改变和重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总量和GDP的持续增长之外,与此同时,各种利益输送环节中的矛盾也在潜移默化中升级。政府机构的某些官员与官员之间、官员与下属之间、官员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官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暧昧”起来,“不拿钱、不送礼、不吃喝、不玩乐” 就办不成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或者游戏规则,戏称为“你懂的”。种种沉疴积弊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三,反腐的各种配套制度和法规还在酝酿和完善之中,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检验。中央反腐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要达到从官员的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蕴含了伟大而深刻的含义。从字面上看,把反腐的庞大体系分解成了几个阶段: 一则,让官员不敢腐。2014年共有58位省部级以上的官员落马,其中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可谓是大老虎,还有若干各级官员落马,反腐的成绩已经相当可观,其成效是以前年度的10倍。反腐的利剑直插各个领域,其规模和震慑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中央一直都保持着高压态势,让一些官员有所收敛,并让一些官员不敢腐。 二则,让官员不能腐。通过近两年反腐打出的组合拳,很多官员应声落马,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光是依靠反腐的高压态势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法规来约束。用严苛的制度和法规来制约领导干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比如:组织人事用人制度改革、权力约束制度、干部廉政监控制度、领导干部的福利待遇改革、廉政基金制度、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核查制度、领导干部及其家人出境管理制度等等,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官员腐败的空间和机会逐步缩小,并让反腐逐渐走向法制化、常态化的道路。 三则,让官员不想腐。通过不间断的高压反腐,用制度和法律法规制约官员的言行,让官场的圈子文化、拉帮结派等畸形生态逐步淡化并消亡。并加快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改革步伐,让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但神圣而且有尊严,因为领导干部也是人,不苛求高薪养廉,但应该获得合法的、有尊严而且体面的工资待遇和基本福利。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干部觉得工作很愉快而且体面,收入也可以,谁也不愿意去冒风险贪腐。 总之,根据中央的反腐纲要论述,笔者认为当下的反腐风暴还只是前奏,才刚刚拉开序幕,还是属于反腐的“初级阶段”:即让官员不敢腐的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反腐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在反腐的道路上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取得实质性、根本性的成效,到那时,回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会感触颇深,意义深远。(李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