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中国控烟协会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了自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领导干部“禁烟令”一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执行情况的最新调查数据。其中,黑龙江、湖南、广西、青海四省区既无发文又没有其他举措,成为死角。(1月6日 人民网) 长期以来,禁烟控烟就是人们最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之所以社会关注度高,不仅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烟民数量居高不下,更是因为这是一个难治易犯的沉疴痼疾,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 据统计,公务员群体均是吸烟“重灾区”之一,不少领导干部更是拥有多年烟龄的“大烟枪”。去年,北京市爱卫会曾对36家国家级机关、单位和115家市、区县级单位开展了控烟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单位领导班子中,有25.6%无人吸烟;在领导班子吸烟人数中,第一负责人不吸烟的占69.5%。这意味着超过7成的机关、单位领导班子中都有“烟民”存在,超3成“一把手”吸烟。这些数据显示,领导干部吸烟率明显较高,而领导干部是落实我国控烟工作最重要群体,可起到决定性的带头表率作用,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一群体带头不抽烟势必能影响到更多的群体行为改变。 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末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作出表率,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同时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这一禁烟通知出台伊始,广受推崇,被认为是中国控烟史上的里程碑,是对中国控烟工作的巨大鼓舞,能为落实中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控烟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形势大好”,不仅是黑龙江、湖南、广西、青海四省区成为死角,其他地方就算有相关发文通知,但是也大都沦为一纸空文,或者止于省、市一级,领导干部吸烟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见面寒暄香烟照旧是香烟“开路”,大会小会依然是烟雾缭绕……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这充分说明,禁烟控烟的条例、法规出台还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落实、真正得到改观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执法机制上做出探索。 当然,不可否认,禁烟控烟的条例法规出台确实体现了中国对控烟工作的明确态度和决心,有望加快中国控烟履约步伐。我们必须清楚,只有立法,才能保障理想不至落空,而大部分推动时代进步的法规条文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地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也毋庸讳言,光有禁令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和惩罚措施,确实是难以刹住不正之风,任何法规条例都应建立有效的执法管理和协调机制。因此,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加快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相关部门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有法可依,并且逗硬处罚,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革除“烟风之弊”!(文/顾一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