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东亚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连轴转,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轮流与会,一场场高峰会谈接踵而至,一项项协议不断签署,中国硬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11月14日,在缅甸忙得停不下来的李克强,与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了20多项经济合作协议,价值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8亿元人民币),协议中包括中方向缅甸提供的两亿美元扶贫贷款,以及中国从缅甸进口10万吨大米的协议。 在中国与缅甸政府签署协议的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批评缅甸政府。缅甸实际上现在还是军人们在掌权,因而他明里暗里要求缅甸政府修改宪法,也就是为缅甸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而修宪。换句话说,奥巴马就是希望2015年缅甸的大选能够让昂山素季上台。 曾经因军政府独裁被西方国家长期拒之门外的缅甸,因担任东亚峰会的轮值主席国,第一次站到了国际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中国对缅甸给力的主要在经济方面,而奥巴马给力的主要在政治方面。奥巴马此次访缅,除了与吴登盛会谈外,基本上没有与其他高官接触,更没有与缅甸签署任何经济合作协议。 在这之前,习近平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传递着一个声音:中国正勾画在港口投资数以百亿美元的前景,这些港口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线展开。这条贸易路线蜿蜒穿过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北非直至威尼斯,为途经地区带来贸易和就业岗位。 观察家表示,中国一系列动作是在展现硬实力,试图对邻国发起魅力攻势,提议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并建设“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通道。更重要的是,对大大小小的其他国家而言,随着中国在过去两年里寻求在有关国际关系应如何运作的问题上“说了算”,这一口号的内涵已变得更加清楚。 而美国更多的是在展现软实力。例如,16日奥巴马利用G20峰会间隙,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举行会谈,这是三国领导人七年来的首次会晤。奥巴马敦促两位盟友加强军事与安全合作,对中国形成围堵的态势。这次涉及“亚洲安全”以及针对中国的三方会晤,已引起中国的不满。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吉密欧日前在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说,奥巴马在中国(参加APEC峰会和访华)是一个摇滚明星,尽管官方控制的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媒体在社评中谈到这位“跛脚鸭”总统的“平庸”,或自由民主政体和“懒惰”美国的衰落。然而,从言论自由到劳工权利和人权,从开放透明的政治制度到赞美多元化,奥巴马所代表的是一种软实力。 其实,本世纪以来,各国越来越重视树立温和的国家形象。这种形象不但对获得新市场至关重要,对于建立伙伴关系,谋求互利共赢,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同样重要。着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在其着作《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中写道,“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影响其他国家使其遵循自己的方式确立偏好或界定利益的能力”。 在奈看来,中美力量对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中国政治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个因素往往被低估了。单从中国的规模与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相对力量的上升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发展会让中国在权力资源上更接近美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据此可以断定,现在乃至将来,中国硬实力与美国软实力发生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奥巴马上台之后,在软实力的基础上,又将巧实力作为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所谓的巧实力,就是顺应不同的情景,综合运用软硬实力以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中国需要的是超越硬实力,而进入软实力的境界,其核心是情景智慧,顺势而为,与美国等大国一起,参与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的重构。 历来弱国无外交,现今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科技、经济等得到长足发展,综合国力也不断加强。既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又不断展现应有的大国形象,并对全球事务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可以说,中国硬实力不断增强,必将促进软实力的提高,未来的中国必定成为一个一言九鼎,敢于担当的全球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