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已经闭幕了,目前只能看到公报,还没有看到有关决定的全文。从公报内容来看,未来“法治”将成为最为重要、最为常态的关键词,以推进改革、反腐等的加速,其中依宪治国、科学立法、司法改革、法治队伍建设等方面亮点纷呈,大为期待。如果有关决定的全文公布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亮点。 这几天,一直在基层,和不少县、乡镇、村社区的干部们一起交流,特别提到了四中全会,畅谈未来“法治”的前景与担忧。 每一个人都认为,“法治”是必然的方向,也到了一个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否则社会矛盾愈来愈深,经济转型愈来愈难。但是大家仍然表现出一些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一、能不能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一位县里的领导说,“我不担心文件、决定的内容好不好,我只是担心,这些好的决定、文件能不能得到落实。这么多年来,领导已经习惯了发指示、发命令,有几个时候把文件、法律当回事了,那个时候也有规定,可是最终还不是看领导的眼色、口号行事,我们哪一个办事不是围着主要领导转的,有几个是真正按照法律和文件规定办的。”这是当前依法治国的最大问题,就是真正把法律摆在重要位置,但又是最难的问题,也就是“啃骨头”的问题。所以,如何真正把四中全会的决定落到实处,难度不可小视,制度上的改革、突破与跟进至关重要。 二、信访维稳的问题。大部分基层干部当前的一个主要压力在于,社会矛盾多发,承担的信访维稳任务很重。有位乡镇政法书记说,依法治国的一个方向,应该就是要改革当前的信访维稳工作模式,应该由司法去解决的,不能交由领导来解决、来判决。他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当法官,这肯定不正常,比如现在许多的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土地征拆纠纷,往往都是通过信访维稳手段来解决的,群众可能是“闹”,领导就是“和”,最后赔钱了事,很少通过司法解决的。那么四中全会之后,这种局面会不会改变?信访维稳工作如何抓?还是不是要去接访?还有没有考核?依法治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三、司法公信力与权威性的问题。司法改革注定是“法治”的核心问题,司法改革也注定最为期待。当前改革的主要核心在于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以保证司法的相对独立性。目前这个方向已经确定,路子已经开启。但有基层干部担心,就目前的司法现状,他们的公信力、权威性还是不够,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是司法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导致能力的问题;再一方面司法腐败如何遏制;还有一方面是老百姓的认识问题。有位县里的干部就说,象过去有一些重大的、棘手的疑难案件,往往都是法院主动请求上级领导干预,要求协调案件。那么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允许的。象现在有的法院连门都难得进,设置了各种的安防、安检措施,老百姓又如何去相信法院、相信司法。这种现象当然要改变,也就是到了重大考验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