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上都有哪些机构在研究金正恩

时间:2014-10-25 05:36 来源: 作者:陶短房 点击:
自9月3日出席一场音乐会起,直至10月14日拄拐视察某住宅区止,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公开场合“消失”了近1个半月,引发了国际社会五花八门的分析、猜测和评论。 在金正恩“消失”期间,这些分析、猜测和评论或言之凿凿,或欲言又止,显得颇有“来头”,但

自9月3日出席一场音乐会起,直至10月14日拄拐视察某住宅区止,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公开场合“消失”了近1个半月,引发了国际社会五花八门的分析、猜测和评论。

在金正恩“消失”期间,这些分析、猜测和评论或言之凿凿,或欲言又止,显得颇有“来头”,但随着金正恩本人的重新出现,这类信息中相当一部分迅速变成一堆无价值的废纸、甚至笑话,而这种现象在外界针对金正恩、针对朝鲜的分析、研究中屡见不鲜,不仅“看热闹”的外行屡屡“中招”,甚至“看门道”的内行——专业智库、甚至各国情报机构也常常“看走眼”。

都有哪些机构在研究金正恩

其实,研究金正恩的机构,差不多也就是研究朝鲜的机构。

美日韩三国一直将朝鲜当作最重要、最危险的对手之一(尽管措辞上会有变化,但实际上的警惕、防范始终如一),这些国家的政府情报部门,当然是研究金正恩的“主力军”。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等机构均肩负着搜集、分析朝鲜情报的使命,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各种信息自然成为情报搜集的焦点;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下属朝鲜情报中心,是日本“金正恩研究”的核心官方机构,此外,日本内阁调查室等也担负这类任务。

韩国和朝鲜在理论上至今仍处于战争中的停火状态,双方总计上百万军队隔着非军事区虎视眈眈,擦枪走火的事也曾多次发生过,搜集“北方敌情”对韩国而言可谓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而研究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动向,自然就成了头等大事中的头等大事,因此韩国对朝情报研究投入最多,重视程度也最高。

早在1961年韩国就成立了大韩民国中央情报部,政体改革后改称韩国国家情报院。这该规模庞大的官方情报机构总编制人数超过30万(仅总部就有近3万人),年活动经费高达3亿多美元,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通过一切手段搜集和朝鲜最高领导人有关的信息资料。

国家情报院属于“政情”部门,韩国军情部门对朝鲜情报、尤其身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历代朝鲜最高领导人情报搜集、分析也不遗余力,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机构,是韩国军方情报部。

值得一提的是,重视搜集、研究朝鲜情报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敌对国家,一些和朝鲜保持较密切关系的国家,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情报,比如俄罗斯,因为历史和现实渊源,和朝鲜关系一直较为密切,人员往来、信息渠道的可靠性和密度,都让其对朝情报分析、搜集,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负责这方面事务的,是前身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总局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

智库是研究朝鲜及朝鲜最高领袖问题,搜集相关情报的活跃机构。

在美国,一些智库将朝鲜和朝鲜领导人问题当做研究重点方向,比较着名的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韩问题研究所、“北纬38°”、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兰德公司、对外关系委员会等,都会对朝鲜及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相关信息着意收集、集中研究,并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研究报告。

在韩国,带有官方背景的东北亚时代委员会、国防部背景的国防安保研究院、统一部背景的统一研究院,都是研究朝鲜、朝鲜最高领导人问题的官方、半官方智库,此外许多大专院校、媒体集团和民间组织,也组建、资助了五花八门的智库、机构,专门研究朝鲜问题,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动向自然是研究的重点。

另一些国际智库,如法国战略与国际研究所、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在朝鲜、朝鲜最高领导人信息请报分析上也有一定投入。

望闻问切

朝鲜是世界上“封闭度”最高、信息传递最不顺畅的国家,其最高领导人的信息更被视为高度机密加以保守,外界研究者想获得更多、更可靠的“情报素材”,当然绝非易事,只能像“老中医”那样去“望闻问切”了。

所谓“望”,就是通过朝鲜官方渠道、传媒发布的有限信息,去观察金正恩的政治地位变化和健康情况。如此前就有机构对8月份朝鲜官方报道金正日动向时,其在电视画面上显示出的某些体貌特征加以分析,并得出“金正恩健康状况可能不佳”的分析;此次金正恩重新露面时手拄拐棍的形象,自然也成为“望”之聚焦所在。

望不一定要“望见”,事实上长达近6周的“望不见”,所引发的联想、分析和推理只怕更多。

所谓“闻”,就是通过公开信息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发现“重大隐情”。如仁川亚运会期间朝鲜党政军三位领导人同时出访首尔,就曾成为一些分析家的分析依据。朝鲜官方、军方措辞的变化,对金正恩及其家人、高官言行活动的报道,某些敏感行动的多寡,各种公开的经贸数据,甚至电视台主播穿怎样的衣服,等等等等,都是“闻”的重要“功课”。

所谓“问”,就是走访调查,通过对知情者、信息源的访问,获取必要情报。这些信息源和知情者来源庞杂,既包括朝鲜驻外人员、亲朝团体成员,也包括形形色色的“脱北者”,还包括因各种原因出访过朝鲜、甚至接触过朝鲜高层的外国人,如记者、运动员、商人、学生、厨师,等等。

所谓“切”,就是派遣情报人员直接渗透调查。《今日美国报》2012年曾披露称,CIA局长波特。J.戈斯2004年上任时曾指示加强对朝间谍派遣工作,而韩国官方承认的对朝渗透计划虽号称结束于上世纪80年代,但许多信息都显示,他们一直未曾忽视“切”的工作。此外,采用各种公开、合法身份进入朝鲜或接触朝鲜外派人员,借以搜集情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搜集情报的惯例,大家心照不宣,且不仅政情、军情部门会会采取这种方法获取情报,非官方的机构甚至新闻媒体出于种种目的,也会采取这种手法获取“独家猛料”。

“老中医”的“测不准”

“望闻问切”能否“测得准”,成了近期中国微博上热议纷纷的话题,而针对朝鲜、尤其金正恩的情报搜集、分析和推理,却是出了名的“测不准”。

事实上这种“测不准”由来已久: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外界直到50多小时后才得知;金正恩本人直到上台前不久,其确切姓名才由朝鲜官方出面核实,而其妻子李雪主更近乎“横空出世”;所谓“玄松月之死”等如今被证明为虚假、当时却曾广泛流传并成为众多分析素材之一的“猛料”,也让不少机构、专家颜面扫地。

“望闻问切”四招并用,何以还经常“测不准”?

首先,朝鲜本身控制严密,对外信息渠道狭窄稀疏,外界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情报源;朝鲜在互联网和电子数码时代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国内使用互联网、手机者为数不多,且功能也受到严格限制,这让外界即便想了解朝鲜社会的普通信息,都显得十分吃力,何况被视作“机密中机密”的最高领导人信息?

其次,由于这种严密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匮乏和信息饥渴,情报搜集者往往“拉到篮子里就是菜”,而信息源也会投其所好,将自己掌握的、为数不多的“干货”任意取舍剪裁,以期“卖出好价”,而某些信息源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扭曲真实信息(如“脱北者”会有意无意夸大朝鲜的负面问题,而亲朝团体则会着意粉饰),信息素材是一切分析、研究和推理的基础,素材如此,其它一切的准确度可想而知。

第三,朝鲜有关方面有时也会进行“信息逆袭”,通过故意释放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信息,去误导“老中医”们的“望闻问切”,使之得到朝鲜方面希望其得到的答案。

总之,由于朝鲜的封闭状态,由于一手信息源的匮乏和不可靠,“望闻问切”在很多时候变成了“悬丝诊脉”,从中究竟能窥得几分真相,就只有天知道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芝麻绿豆经济学:追求幸福的钥匙

    作者:耿沫

    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