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6日两天,中纪委官方网站上通报的两则消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则是关于齐齐哈尔市委原书记杨信被调查的,通报内容里首次出现了“在中央巡视组指导下”的表述。另一则是关于中央网信办副局级干部高剑云被调查的,在通报当中,首次出现了“对抗组织调查”的表述。 众所周知,在以往,中纪委对官员被查处的通报一直都是采用“×××涉嫌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一格式。这样的格式的确在传递官员被调查的消息时简洁明了,可是,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官员被调查,其实不用说也能猜得出来是涉嫌违纪违法,公众最希望知道的是较为具体的违纪违法内容。 记得数年前,时任深圳市市长的许宗衡幡然落马,有官方媒体引述中纪委内部人士的话称,许宗衡与一女明星往来密切,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害得不少本与许宗衡毫无瓜葛的女明星也躺着中枪。在其后的文强案、许迈永案上,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最初,中纪委对于贪官有情妇喜欢表述为“与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或“生活腐化堕落”,后来改为“与女性有染”,随着王岐山主政中纪委,又改成了“与女性通奸”。改到现在,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在公众看来,对于落马贪官,没有要再为尊者讳,对其贪腐情况的通报越是直白就越是大快人心。 回到上述两则通报上来,前一则实际上将杨信被调查的经过说得非常详细,不仅指出是“在中央第八巡视组的指导下”查处的,还透露在进行组织调查前,经过了黑龙江省委同意,具体调查机构则是黑龙江省纪委。这样的通报可以说让先前对查处官员程序云里雾里的人心里有了底,这应该也能算是一种政务公开吧。 第二则消息当中,“对抗组织调查”的表述前所未有。可想而知,在以往纪检部门查处的官员贪腐案件当中,一定也存在不少涉案官员“对抗组织调查”的情况,只是,为了不造成公众认为纪委的权威受到挑战的负面印象,才将这种查案内情隐去。事实上,公众并不会因为公布了这样的细节就认为纪委无能,反而觉得纪委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和信心,并且更加认可纪委的反腐能力。 中纪委对官员查处通报的表述,为何接连打破“常规”?当然是为了与时俱进,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让公众能最大程度地支持纪委的工作。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强化反腐的震慑效果,让在位的贪官污吏有更大的危机感,进一步缩减先前的侥幸心理。有专家认为,与此同时,更有利于线索收集,知情人向中央巡视组或纪检部门反映有价值的信息。 在以往的反腐过程中,不少贪官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譬如说,有人借用手中权力,公然发布“辟谣”消息,如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后,以国家能源局名义表态“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后来证实,刘铁男这是恶人先告状。 另外,还有人利用关系网施加压力,阻碍调查。比如,华润原董事长宋林,从被实名举报到宣布被调查,历时近一年,知情者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高层领导早已批示严查,但遇到了阻力,被宋林的后台“顶”了近一年。还有人像高剑云一样,建立攻守同盟。高剑云落马后,既然他“对抗组织调查”的细节被公之于众,估计那些与他建立攻守同盟者的好日子也不会过得太久了。 王岐山主政中纪委之后,让中纪委的形象焕然一新,没有人敢继续说中纪委是“为权力斗争服务的工具”。从上述打破“常规”的两则通报看,中纪委的工作还在继续与时俱进。相信上述通报并非特例,类似的通报和不拘一格的通报还会在今后陆续出现,在对需要保密的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透露更多的细节,让公众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