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副职,就提副秘书长、助理;领导职位满编,就拿巡视员、调研员“顶上”……原本刚性的干部配备,在一些地方却极富“创造力”。(9月25日,新华网) 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已完成的常规巡视中,11省份超配干部被“点名”,仅辽宁就查出超职数配备干部26272人。“清减-膨胀-再清减-再膨胀”的怪圈,凸显一些地方“官帽子”当待遇发放的随意性。不正其源,就难以消除公共职位的福利化。 不得不说,干部超职数配备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十几个副市长、副局长、副县长,几十个厅局级巡视员调研员……每当这样的新闻出现,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实施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时,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就透露,中组部今年将会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 的确,职位数的配备应当和政府职能是直接相关的,职位数的多少的只是表象,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试问,为何多地存在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的情况呢?莫非真的是“人多力量大”? 其实不然,各地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并非好事。如果,领导干部的超标配置能够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切实为人民办实事,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那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民众也看到了干部超职数配备的一些问题,领导人多了有可能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反而降低了行政效能,过多的干部还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党中央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倡勤俭节约、严禁奢靡之风,狠刹“四风”的档口,还须根治此种乱象,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机关效能建设,真正的服务于群众。 笔者认为,多地变着花样进行超标配置干部,呈现出的是地方领导“官本位”思想的扩张,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建立严格的编制、组织制度,加大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改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观念。只有职能真正转变了,权力下放了,才能真正改变各级政府超配干部乱象丛生的尴尬现状,重拾政府公信力。(刘洛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