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17日是印度总理莫迪的64岁生日,他在家乡艾哈迈达巴德迎接了习近平的来访。中印领导人在这一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相见,被认为是两国领导人建立友谊的开始,也被各国媒体称作“龙象共舞”。 日本媒体注意到,习近平先后与印度总理莫迪、总统慕克吉和人民院议长马哈詹展开会谈,中印共签署了包括核能合作、深化铁路合作及上海和孟买建立友好城市等十二项协议。中国将帮助印度升级老化的铁路系统,同时,印度考虑与中国合作建设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正极力向印度推销新干线技术,而中国显然已经占据优势。鉴于印度在资金方面仍需借助外部力量,金砖国家(BRICS)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计划向印度高铁项目提供资金。 日本媒体还注意到,习近平访问了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印度民族英雄甘地的故居,称“中国打出历史牌,牵制正在强化与印度关系的日本”。 不得不说,日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被害妄想症”。他全力发展与印度的关系动机不纯,就把中国想像得与自己一样。 现在,中国已被日本视为最大的威胁。在其看来,拉拢中国的周边国家,可以增强反华阵营声势,加强对华压力。特别是印度这个“最大的民主国家”,能对中国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为此,9月初莫迪访问日本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别出心裁地在首先在日本人心灵的故乡——京都给予最高规格接待,日媒也大谈“日印联手应对中国”,但莫迪却没有让日本得到满意的回答。他对日本邀请印度共同举办“2+2”、也就是两国外长、防长共同会谈机制给予婉拒,与日本旨在防范和遏制中国的计划始终保持距离,强调不会加入任何包围或遏制中国的同盟,指出“印日关系”不针对中国。不仅如此,莫迪还把安倍接待他的创意手法,“山寨”到接待习近平访印上,在自己的家乡首先接待,这让日本感到非常难以言述的恼火。 其实,日本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明白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切实际。从政治上看,中印关系对印度有着不可取代的战略价值。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都是要为此服务的。当年,中国、印度、缅甸等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还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国之一。显然,印度不可能为日本而改变长年坚持的外交国策。即使印度采取外交平衡战略,也不可能倒向日本一边。因此,想将印度完全拉入自己的反华阵营,只是日本一厢情愿。 再从经济上看,中印已经成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两国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G20、金砖国家、贸易谈判等问题上已经有良好合作,尤其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中印在国际体系改革问题上的团结。这是日本“金元外交”无法企及的。 如今,世界不会仅凭所谓的“意识形态”划线,日本极力主张的环中国“价值观联盟”,最后只能是个空中楼阁。日本或许应该换换思维,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印关系、日印关系以及中日关系都是亚洲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断向前发展才可以实现“三赢”。 回顾历史,亚洲地域不仅从来没有出现过两强并存、三强并立的局面,还曾经长期遭受过帝国主义国家的野蛮侵略。现在,亚洲继东亚出现了中国、日本“两强并存”的局面后,印度正在迅速崛起,新任总理莫迪许诺十年之内要让印度成为南亚的大国,亚洲从此有望成为中、印、日“三强并立”的局面。这对于亚洲来讲,看起来可能会“拥挤”一些,但的确是一件好事情。战后的亚洲将第一次可以用其经济的实力与战后的欧洲并驾齐驱。 一个新的亚洲、一个三个大国并立的亚洲,将带来亚洲的新纪元。因此,中国、印度、特别是日本,都应该彻底摈弃“冷战思维”,双方关系不应该是针对第三方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仅与邻国的关系会更友好,亚洲的地域关系也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