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书记黎鸿英作为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特使26日起访华,氛围神秘。《人民日报》仅以一句话报道了黎鸿英会见中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的情况,丝毫没有涉及具体会谈内容,却发表了一篇千余字的专评,可见中越此次交流只具有探路性质,两国沟通仍欠通畅,且在若干重要问题上没有取得预期进展。 越南五号人物黎鸿英访华的公开目的是为了修复两国因南海钻井平台事件而受损的关系。 越南外交部在他访问前夕对此进行预热,释放了较为积极的信号。越南外交部发言人称,针对中国企业和工人的事件表示遗憾,对造成中国工人伤亡表示痛心,将对受害的中国工人给予一定形式的人道补偿,并派团来华慰问受害者家属代表。同时,对受损的企业采取各种帮扶政策和措施,继续对事件进行严肃调查,严惩违法肇事者,确保中国在越工人、企业的安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越方所做工作和表态予以肯定,并希望予以切实落实。 引人注意的是,越南竭力避免在措辞中使用“道歉”一词,而仅对事件表示“遗憾”,对工人伤亡表示痛心。因中越南海主权冲突,越南国内发生针对中国企业和工人的“打砸抢”事件,是严重违背法治原则、损害国际道义和责任的恶劣事件,何况造成了中国人的重大伤亡和中国企业的重大损失,不管产生原因是什么,越南方面最少应有表示歉意的基本姿态。 据此分析,越方在此问题上仍是有保留的,毋宁说是在中国制裁使得其国内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后被迫而为的结果,在越南复杂的国内政治生态背景下,亦可看出越共党内就此进行了激烈博弈,以越共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亲华派”,在国家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说服了以越南总理阮晋勇为主要代表的主权强硬派,但在对华让步的尺度问题上,阮晋勇派应是实现了部分诉求。 中国在积极强硬表达主权立场的同时,也对同属共产党统治的越南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照顾。在两国关系产生严重困难局面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亲自前往河内协调,这在中国与外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是绝无仅有的——众所周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长期冻结高层互访。而彼时越南的态度令中国十分尴尬,双方关系由此进入僵局,随之而来的是中越经贸关系的冷淡。 因此,越南派出高级别官员访华,主要意图应是给中国一个台阶下,希望将打砸抢事件造成中方企业和工人受害,与南海主权争议切割。而受制于国内舆论及党内分歧,黎鸿英不可能超越“遗憾”这样一个辞令,向中国作出道歉表示。 在事关两国紧张关系的根源——领土和主权争议问题上,越南还有中国都不可能作出重大让步,因而黎鸿英在对华访问中只会在此问题上向中国作出一些有名无实的原则性表态。 越南次一级的目标,应是在近期令中国不快的越美军事合作深化的问题上,向中国作出解释,但越美关系急速靠近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且这一关系在中越领土主权争议不解决的情况下,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这是一场事先知道结果的会谈,两国的深层矛盾难以缓解,斗争仍会是今后双边关系中绕不过去的重要一环。越南的潜在目的,显然指望通过此举缓解两国经贸关系收缩的趋势,保持和加强中国对越投资和经贸合作。 另外,黎鸿英此访党际交往意味浓厚,能否在其国内上升到国家意志特别是阮晋勇主导的政府意志,仍是未知数。 正因如此,中方对黎鸿英的访问采取了低调姿态,但至少,越南不能让中国太难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