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中纪委的“每周通报”中,一些借“风俗”之名,行违纪违规之实的干部付出了代价,轻微的受到警告处分,严重的丢掉“乌纱帽”。礼与贿、情与法界限在哪里?人情往来缘何成为权力腐败的“隐身衣”?(8月25日 新华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由来已久,注重礼尚往来乃情理之中,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这样讲究礼仪本来是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人情往来竟然被披上了“隐身衣”,任由权力腐败的气息在礼仪的疆土上蔓延。 权力腐败的危害大家并不陌生,也不难想象,一旦人情往来被披上权力腐败的“隐身衣”,纯洁的礼仪也就必然被掺入了太多的垃圾和杂质,如此的人情往来也就无所谓礼仪。送礼者讲的不是情谊,也没有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不是为表达情谊,为的只是谋取利好;而收礼者也少了淳朴的人情往来中的谦让和感谢,收得理所当然。这样的礼尚往来不是情谊,而是赤裸裸的钱权交易,没有文明礼仪可谈。 从满月酒、婚宴、生日宴、升学宴、出生宴到搬家酒、开业庆……这些无不看似风俗的“人情往来”,而实际上却被别有用心的送礼者和收礼者当做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打着“人情”的幌子,让人情往来在权力腐败之下变得更加低俗不堪。 实际上,这种带有色彩的礼尚往来把正常人际交往,搅成了一幕幕权钱交易、私相授受的丑剧,这就是一种“亚腐败”。要真正防治腐败,就必须让“礼尚往来”祛俗,回归本位,别让“礼尚往来”成为一种应景之作。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地做到严格自律,杜绝借宴敛财、风俗腐败等腐败问题,坚决不触碰腐败的“高压线”,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腐败。(文/木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