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俄罗斯的邻国——蒙古国,近来特别值得人们观察与说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1日至22日访问了乌兰巴托;两周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造访这里。这给人的印象是,拥有1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蒙古,虽然没有出海口,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亚欧大陆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和普京相继访问蒙古,体现出中俄战略的协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他们访问蒙古都是单独访问,并非出访多个国家的其中一站。这足以说明,中国和俄罗斯关注的是访蒙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影响力。 近期美国因乌克兰危机带头制裁俄罗斯,又因南海东海问题美国对中国兴师动众,这势必将中俄“逼”到同盟的道路上。此次习近平和普京访问蒙古,即便不是刻意商量安排,至少也是多方协调的结果,多多少少都体现出中俄战略出手蒙古的一致性,也表明中俄联手与美国、日本抗衡的意味。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有可能挑战美国地位的单个国家只有中俄,而日本、欧盟的任何一国、印度和巴西都不可能做得到。仅有两个邻国的蒙古,历史上曾经充当过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而蒙古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第三邻国”外交战略之后,一直保持着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密切的外交关系。 这或许是蒙古采取的外交平衡手段。蒙古感到犹如三明治般夹在中俄两大国之间很不自在,而美国一枝独秀的国际地位,使得蒙古似乎多了一个超越地缘意义的邻国。蒙古前总理巴特包勒德曾形象的将其描述为“三个基石”理念,对于地缘政治特殊的蒙古来说,这三个支点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俄罗斯,第三个则是美、日等西方国家。 近几年,美国将外交重点转移至亚太地区,因此,把眼光放在蒙古这个与中俄交界的国家。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造访蒙古并签署一项协议。按照这项协议,美国将为蒙古提供更多军事训练及援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美国是蒙古的‘第三邻国’,我们喜欢这样的口号。” 哈格尔的言语并不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美国的真实想法——他想把有着天然地缘特点的蒙古彻底拉至美国的麾下,从而在这一广阔的中间地带谋篇布局制衡中俄。日本也不断强化与蒙古的关系。2013年3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蒙古,今年7月,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也回访了日本,并且两国已经就经济合作协定谈判达成了大体一致。 其实,在蒙古,大国的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使今天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使得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也不可能阻挡大国在蒙古的利益争夺。再说,与蒙古有着相当历史渊源且比邻而居的中国,不可能对美国的越洋渗透视而不见,而俄罗斯更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和日本在政治、军事上对蒙古有所支持,但在经济贸易上对蒙古却无能为力。相反,中国和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却能够在这方面帮助蒙古。从2002年到2013年,中蒙之间的贸易额从3.24亿美元增加到60多亿美元,中国占蒙古国外贸总额的51%多。 正是这个原因,蒙古一位高级官员不久前表示,根据蒙方国家安全构想,一个国家在蒙古对外贸易所占比例不应超过1/3。也许,中国似乎明白蒙方的这种关切,不认为这将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出现新矛盾的原因。 中国目前在全世界寻找资源,而蒙古对中国的态度一如既往是矛盾的。面对国内越来越高的通胀率和失业率,蒙古正在极力扩宽资源出口的方式,因此迫切需要与中国签署过境运输协议,借助中国港口将货物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蒙古今年上半年外国投资锐减70%的窘境,迫切需要中国和俄罗斯的投资。为了寻求经济生命线,蒙古将战略重心转向中俄。中俄元首此次访蒙,或许是巧合,但如果说是巧合,那就是巧合得很有意思。由于这种外交上的巧合,将有助于推进中国、俄罗斯与蒙古的务实合作。蒙古领导人从中俄元首访问乌兰巴托,也看到自身经济提升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