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有关方面负责人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8月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 鲁甸地震,牵动着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心。作为四川省临近云南省昭通市最近的一个市州,宜宾市20多名医疗救援人员于当晚10点半出发,赶赴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宜宾媒体人员跃跃欲试,都想为抗震救灾作点贡献。但是,宜宾宣传部门明确要求,宜宾媒体人员是否去灾区、哪些去灾区须等候安排。其实,等候安排也是抗震救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更发扬光大了志愿者精神。而“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一些志愿者自发前往,却造成了道路拥堵,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抢救生命的最佳时间。鲁甸发生地震,宜宾宣传部门要求媒体人员等候安排,展现的是全局观和大局观,既是一种理性决策,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众所周知,72小时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抢救生命是包括医疗人员在内的专业人员才能做好的事情,媒体人员这时过多参与,尽管精神可嘉,但是时机欠佳,效果不一定佳。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主动请缨上前线、到一线是抗震救灾,在后方时刻准备着,一旦需要就能冲得上去、打得硬仗,又何尝不是抗震救灾?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从芦山地震到鲁甸地震,我们积累了不少抗震救灾经验,也有过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正因如此,对于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我们不能凭借满腔热血,而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既是宣传纪律,也是职业操守;既是应对突发事件应有的客观和理智,也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珍爱和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