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马航MH17空难:谜团的持续对谁有利

时间:2014-07-23 05:42来源: 作者:陶短房 点击:
乌克兰当地时间7月17日16时左右,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波音777客机,在自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过程、途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上空时突然失控,坠毁于距俄乌边境约50公里、乌克兰一侧的察赫塔尔斯克地区格拉博维村附近,机上包括15名机组人员在内,共2

乌克兰当地时间7月17日16时左右,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波音777客机,在自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过程、途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上空时突然失控,坠毁于距俄乌边境约50公里、乌克兰一侧的察赫塔尔斯克地区格拉博维村附近,机上包括15名机组人员在内,共298名乘员全部罹难。

飞机坠毁事故集中发生于起飞、降落两个阶段,进入航线巡航阶段后发生这类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正因如此,事故发生后,国际舆论和各国政府迅速把目光锁定在“被击落”上,而事发地又恰是乌克兰政府军和亲俄罗斯的东乌武装连日激战、曾导致多架乌军用飞机被击落的热点地区,因此尽管国际空难调查尚未全面展开,更未得出权威性结论,但包括“嫌疑三方”(俄罗斯、乌克兰两国政府,和亲俄武装的政治“实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在内,方方面面都倾向于认定,这架不幸的客机是被击落的。

从目前所能获得的线索看,倘果真系击落,误击的概率极大,而使用的武器,则极可能是俄制“山毛榉”地空导弹。

之所以说误击可能性大,是因为这架客机本身并不对嫌疑三方构成任何威胁,恰相反,正陷入政治僵局、竭力争取国际社会好感和同情的三方,即便从利益角度也很难对民航客机动击落或嫁祸的邪念,因为击毁民航客机,杀死大批无辜乘客,在和平年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全球目光聚集下更难掩人耳目,一旦真相曝光,始作俑者必将付出最沉重代价。而“凶器”之所以锁定“山毛榉”,是因为客机当时飞行高度在33000英尺(10000米)左右,一般的高炮、肩扛式地空导弹鞭长莫及,某些小道消息渲染的空对空导弹则因飞行员的攻击行动受到更多限制、目标识别更容易等因素,而很难被采信,“山毛榉”这种俄制导弹,恰是包括亲俄武装在内,嫌疑三方都拥有、可以“够得着”客机的武器。

事发至今,大多数官方、民间推理,都基于“山毛榉”、“击落”两大要素,但指责对象却截然不同。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官方的公开立场,是认定击毁、认定导弹系从亲俄武装控制区发射,但不“锁定”责任人,强调需要更多调查和证据才能确定,不过强调俄罗斯应承担相应责任,理由是“俄支持和纵容亲俄武装,导致东乌武装冲突持续”,欧洲各国也大抵持相近立场;乌克兰政府则一口咬定,客机系亲俄的“恐怖组织”击落。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官方的公开立场,则同样认定击毁、不否认导弹可能系从亲俄武装控制区发射,但反对“锁定”直接责任方,认为这样做是“先入为主”、“有罪推定”,俄方还指责基辅当局拒绝继续停火,执意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导致东乌危机持续的罪魁祸首,因此应对此次悲剧负责。至于亲俄武装则莫衷一是,但大多数发言的首领都坚决表示“本方没有责任”。

嫌疑三方不那么官方的表态则更加直率一点:美、欧、乌许多政治人物和消息人士或明白或含蓄地列出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力图证明事件是亲俄武装所为,而在背后撑腰的俄罗斯也难逃干系;俄和亲俄武装方面则动作相似、方向相反,所不同的,则是多了一些“对方可能嫁祸”的阴谋论假说。

尽管嫌疑三方先后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国际调查”,但实际行动和政治姿态间仍存在一些差距:被亲俄武装找到的一个黑匣子,已被“争分夺秒”送到俄罗斯手中,有消息称,一个属于欧安组织的空难调查小组在试图接近某个飞机残骸坠毁区时,受到控制该地区亲俄武装有意无意的阻挠。种种迹象表明,嫌疑三方都希望国际调查能得出有利于本方、不利于对方的结论,但不希望相反的线索、证据落入世人眼光之下。这种态度,加上残骸分布广、夏季天气条件恶劣,当地又处于战区等客观因素,将导致MH17空难真相谜团的持续。

从目前情况看,谜团持续对亲俄武装和俄罗斯方面更加不利。

尽管嫌疑三方都有“误击”条件和可能,但从情理上看,亲俄武装嫌疑最大,一方面,惟有他们因长期处于乌克兰政府军空袭压力下,有沉重的防空负担,和对空中目标开火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他们拥有“够得着”客机的地空导弹,却又不具备丰富的对空识别经验,和完善的防空装备体系,这种“半吊子”状况让他们很难甄别空中目标,更增大了他们误击误中几乎全无防御能力的客机之概率。

或许是意识到这点,俄方及亲俄传媒自事发后不断强调、暗示“其它可能性”,俄更通过官方声明,摆出“即便是亲俄武装误击责任也应归于乌克兰政府”的“以防万一”姿态,但面对一架客机的坠毁,398名无辜者生命的丧失(其中有6口之家,有3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几十名儿童,更有多达108名欧洲艾滋病专家),这些辩解、姿态必须找到充分、有力、确凿的支持性佐证才能发挥效力。

倘继续当前这种“谜团状态”,任由想象力和推理蔓延,局面对亲俄武装和俄罗斯是极端不利的,前者在事发前本已处于军事形势逆转、地盘日蹙的不利境地,政治上则更加孤立,一旦任由这种不利于己的推理发散,其不利处境势必雪上加霜。

就在事发前一天,美国和欧盟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对俄制裁的决定,并把制裁范围扩大到俄乌两国“对乌克兰危机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制裁对俄产生的效果固然缓慢,但切实存在,俄投资环境、经济和金融前景,都因此受到越来越大影响,为此在事发前,俄已悄然软化其在东乌问题上的立场,降低了对亲俄武装的支持调门和力度。此次MH17事件,恰发生在如此微妙的时间点,令俄方感到十分尴尬,倘谜团持续,而疑点和推理继续向不利于亲俄武装的方向发展,俄方势必感受到更大压力:即便有办法证明,亲俄武装手里的“山毛榉”并非俄所提供,但人们很难不去怀疑,俄向亲俄武装提供了人员、训练或后勤等方面的帮助,而俄方则百口莫辩——因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上至军政首脑,下至普通战士,许多都拥有俄罗斯国籍。

当然,俄方对早日揭开谜团态度保留、消极并非没有原因、顾虑,正如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联大紧急会议上所暗示的,美欧在国际话语权方面优势明显,一旦先入为主,便可能在国际调查中掌握主导权,从而对俄和亲俄武装作出不公正的“有罪推定”,并借此博取更大政治利益。

这种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但任由谜团状态持续,事实上对俄方更加不利:如前所述,在缺乏进一步证据的前提下,疑点更多指向亲俄武装之误击,既然美欧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优势,舆情又处于一边倒状态(许多同情俄方的中立人士也承认“MH17被亲俄武装误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谜团状态同样会导致更多不利于俄方和亲俄武装的“有罪推定”,及由此产生的连带政治后果,而俄方的辩解、反击,则会显得更加苍白无力,更有甚者,亲俄武装有意无意阻挠国际调查的动作,会被更多解读为“做贼心虚”、“欲盖弥彰”。

由于事件受到国际关注,且残骸散布于广阔地域,对事故真相的调查,也并非仅依赖黑匣子数据,分析残骸同样可找到许多对揭示真相有关键作用的线索和证据,因此自然、人为干扰和困难可以延缓、但恐无法阻止谜团的最终被解开,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不论最终真相如何,从当事各方态度看,政治发酵将不可避免:俄方已摆出“即便是亲俄武装打的,责任也是基辅当局的”姿态,在严重损及自身战略利益的关键问题上将很难退让,但对亲俄武装的支持、资助则会碍于制裁压力和政治影响进一步减少;美欧则同样摆出“不论飞机怎么掉下来的,俄罗斯都难辞其咎”的姿态,尽管由于奥巴马政府的现实考虑,北约不会趁机在乌克兰问题上进行风险巨大的军事介入,但借此进一步将乌克兰拉近本方阵营、并在对俄制裁方面更强硬、更步调一致,则是可以预期的——此前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更主动(虽然不愿在军事上负保护之责),对俄制裁更坚决,而欧洲则显得三心二意,犹豫不决,但此次MH17空难足以让众多欧洲国家感受到切肤之痛,让更多欧洲政治家承受到本国选民要求“惩罚肇事者”的政治压力,欧洲各国很可能从对俄制裁的被动追随者,一转而变为对俄制裁的急先锋,倘果真如此,势必对乌克兰、乃至整个东欧政治局势的走向演变,产生严重后果和深远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译注大全

作者:马誉国,马吉照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他们不那么叛逆,不那么难管,甚至不挑食、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们就感觉心满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