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国、法国、印度、南非各不一样国家梦想

时间:2014-07-21 17:47 来源: 作者:重庆青年报供稿 点击:
在圣雄甘地时期,就已经开始追求一个“完美的印度梦”——人人生而平等,全民脱贫。对甘地而言,他最大的愿望是“从每一只眼睛上拭去每一滴眼泪”。而印度国大党的纲领和口号一直是“赶走贫穷!”

“国家梦想”什么样?

这是一个造梦的年代,人们用梦想支撑起了21世纪。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表示,到2049年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同样,世界不少国家都有约定俗成或写进公开材料的“国家之梦”,从大片中频频出现的“美国梦”到惊动麦肯锡进行研究的“印度梦”,这些梦想或追求国家的崛起,或期待个人的幸福……

美国梦

在秩序下实现价值

在昏暗、阴冷的殡仪馆,老板向维托·柯里昂哭诉女儿的不幸遭遇,第一句话是“我相信美国,美国给我带来财富”,这也是经典电影《教父》的第一句台词。

这句话不仅引出了一个处于生活底层的人,从无名之辈到分割纽约五大家族的巨头,再到独霸内华达州的枭雄,直至控股全球最大房地产集团的世界级富翁的故事,同时也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移民者前往美国寻找黄金与梦想的事实。

这个淘金梦400年前就已开启,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巨额财富和至高的权力,对于大多数到美国寻梦的移民来说,他们追求的不过是三个孩子加一条狗的安稳生活。

因为美国勾勒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低门槛”美梦,就像1620年9月16日,102名乘坐“五月花号”从英国普利茅斯启航前往北美创建殖民地的清教徒一样,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其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阐释了这一梦想:“我们在上帝面前,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创造良好的秩序。”

美国梦由此萌芽,也从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来这里创造价值,而美国成为了全球成功者的摇篮。

洛杉矶联邦储备银行2013年3月的调查报告“美国梦与数据”显示,40%的美国人都相信通过努力实现的梦想才是真正的美国梦,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收入比父辈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2013年67%的美国成年人收入都高过父母,30%来自社会底层的人都能够通过努力考取大学,并成功跻身美国的中产阶级。

从很大程度上说,美国梦是事实还是虚构完全取决于如何定义它,如果标准是比父母更富有,这个梦想会显得更实际,如果以柯里昂的金钱或是奥巴马的地位为标准,只能说这真的是一个梦。

印度梦

生而平等全民脱贫

与美国相比,印度梦颇具现实主义色彩,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街景中,也许这个梦早已被所有人洞察。

“嗡嗡嗡……啪!”在肮脏混乱、臭气熏天的贫民窟,人们早已对打苍蝇习以为常,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放弃追求美好的生活。经济学家爱德华·格雷赛尔将这样的生活称为一种“鼓励”,能吸引穷人们追求更好的城市生活。

在圣雄甘地时期,就已经开始追求一个“完美的印度梦”——人人生而平等,全民脱贫。对甘地而言,他最大的愿望是“从每一只眼睛上拭去每一滴眼泪”。而印度国大党的纲领和口号一直是“赶走贫穷!”

尽管印度约60%的人都住在贫民窟,但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仍然充满信心地说:“什么也阻挡不了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将和美国、中国并肩而立,我们拥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一切资源。”

不过,在麦肯锡公司驻孟买办事处主任希瑞西·桑科看来,对于印度人而言,他们的梦想只是住进好房子,而“贫民窟正是等待建设的城市”。据麦肯锡公司对印度城镇化和贫民窟的研究表明,未来20年,印度计划3亿人能移居城市,这意味着到2030年,其城市化率将达40%。

而如今,已经有城市开始行动了,马斯达位于阿布扎比市郊区,是一个正在打造的清洁能源型城市。根据规划,马斯达将会成为一个零浪费的新兴城市,有充足的水源和可再生的能源,无机动车,有发达的轻轨、便捷的物流,能供4万居民和5万远距离上下班往返的人使用。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钱,60%的印度人每天收入还不到1美元,“未来新城市的房价是这些人月收入的好几百倍,他们根本负担不起”。桑科估计,从现在一直到2030年,印度政府将不得不在基础建设上投入1.2万亿美元,而受益的城市居民所能拿出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印度人住好房子的梦想不仅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金钱与住房平衡”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问题。

法国梦

重拾对国家的信心

生活最简单的解读方式无非是面包与爱情,浪漫之地法国无疑是追求梦想的又一理想之地。追逐法国梦的时代,最先是由法国总统奥朗德开启。

奥巴马曾在2008年竞选时,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发表45周年之际进行同主题演说,让他在竞选中崭露头角,大获成功。奥朗德深谙激发人们追梦的重要性,于2011年8月25日出版新书《法国梦》,“我要把神奇重新带回法国梦里。”奥朗德承诺将法国带回“密特朗时代”,实现扩大带薪假期、削减法定工作时间、扩大社会保障。

“法国梦”的概念也成了奥朗德竞选的政治口号,旨在说服法国人积极追求梦想,让在经济危机中颇感失落的法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重拾对国家、社会和未来的信心。然而,对经济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的法国而言,人们追求的首先还是面包。

但移民法国的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为了追求浪漫和爱情,《每日邮报》2012年4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法国梦如何变成噩梦》却对此并不看好,文章称,来法国不过是拿到了“一个离婚的护照”。

从梅兰妮·琼斯的故事中,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为了追求更简单、安稳、健康的生活,我2005年与丈夫和两个孩子从英国移居法国。有朋友说法国跟英国差不多,我们不信,于是就来了。”琼斯说。

“我们来到法国农村,种种菜、养几只鸡,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她说,“但4年后,梦想破灭,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孩子入学,不完备的生活设施充满了各种不便。我和丈夫还差点离婚。”

我的闺蜜从英国来这里看我,一语道破了真相,“这里很美,但不属于你”。琼斯意识到,她来这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法国的现实并不如想象中完美,最终她决定搬回英国。“我并不后悔在法国的这段生活,我们努力追求梦想,虽然未曾实现,但那已经无限接近了。”

无疑,生活如果不能首先满足对面包的需求,其他一切都只能是空想。

南非梦

人人平等增加就业

在街角低矮的残垣断壁下,黑人小孩拉索正经受着几个白人小孩的拳打脚踢,他刚买的冰棍还被抢走了。不远处狭窄街道上的黄沙还冒着隐隐热气,他无奈躲到墙角,只祈祷这些白人孩子快点停手,也祈祷有一天黑人不再经受这样的遭遇。

孕育了三百多年的南非梦——破除种族隔离,终于在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后实现。这个关于南非自由的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图图大主教提出,他希望“南非人人平等,并成为一个慷慨、温和、充满关爱、有同情心的国度”。

20年来,这个架在黑人脊背上的国度,在社会结构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南非的高管中,黑人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到10%,增加到了40%。

2008年,新上任的南非总统祖马又面临了新的社会问题。他承认,白人家庭的收入仍是黑人家庭的6倍以上,腐败和严重的失业率仍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根据南非财政部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40%都失业了,自2008年以来,18至24岁的女性就业率下降超过20%。

在2014年1月的非国大大会上,祖马发表非国大的竞选纲领,强调要释放经济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南非人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一梦想的渴望。

在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约翰内斯堡总部大楼门前,三十出头的拉索衣衫褴褛,他拖着一个塑料袋,沿着台阶一步一步靠近大门。他从袋子里拿出一块木头,开始用力敲打反射着刺眼光线的玻璃门,口中喃喃自语:“我要工作,我是个大学生,为什么我找不到工作?”

在南非,拉索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对于南非人民而言,曾经破除种族歧视的南非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实现。而这个关于民主、平等的梦早已发生了质的转变,转变过后的南非梦更加现实,就是:能够有个稳定的工作,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马荣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幸福的智慧:谁绑架了你的幸福

    作者:王辉

    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生动案例的解析,来说明幸福在哪里,我们如何修炼到幸福的智慧,找到幸福生活的钥匙。从关注现实说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