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专家学者看来,公车改革之所以历经20载进展缓慢,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来自利益阶层的阻力,“但目前,在顶层的强势推动下,原来的阻力已不存在,官员阶层达成了‘共识’,如果不接受车改、抵制车改,那就不必做官”。(7月17日 凤凰网) “三公经费”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国家一直走在规范“三公经费”的道路上,昨日,中央再次发力,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公务用车改革,这将至少节省30%的财政支出。为了防止类似以往方案实施“无疾而终”、“搁浅耽误”等情形发生,此次,中央“躬先表率”,在顶层化解“阻力”,“助力”推动车改方案的顺利实施。 公车改革牵动多方面利益,专家指出,从十八大后制定的八项规定,到整治“四风”、反铺张浪费等等都为营造“公车”改革范围,破除阻力,推动“车改”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真正认识到公务用车改革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意义,抑制了个别官员的“出门必有车”的“官本位”思想,进一步减少了“官僚主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员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次“车改”贵在坚持,重在“落实”,中央已经当好“车改”的“引路人”,下决心要把“车改”贯彻落实到底,“车改”防止了“公车私用”现象,节省了财政资源、国家能源,在实施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谋“一己私利”的“拦路虎”。车改中可提倡领导干部“绿色出行”,近距离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差办事可以把一些可以整合的事件安排在一天出行,这样不仅节省了经费开支、较少路上花费的时间,还为“保护环境”贡献了力量,真正体现出这次公车改革的积极意义。 同时“车改”也带来了个别问题,各地在“车改”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各地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要防止地方“车改”走样。建立“激励机制”,逗硬“奖惩措施”,严防“车补”成为变相的福利,要规范“车改”补贴发放,让这次“车改”切实减少了“公车经费”的开支,切实节省了国家财政资源,抵制了“奢靡之风”,树立了“节俭新风”,让“车改”在顶层的推动下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