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7月1日实施,7月1日起3000余万职工告别铁饭碗,超3000万事业人员或7月开始缴社保,7月起多项民生法规实施,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迈改革键第一步明日起实施……(6月30日《中新网》) 经过数年酝酿、博弈,养老金并轨统一或开始实施。并轨改革首先拿3000余万事业单位人员“开刀”,因为改革有法可依。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开始参加社会保险了,公务员还会远么?这或是人们的常识性逻辑。 养老金并轨,是舆论场关注的焦点。其焦点之热,源于全体国民的热情,因为养老金制度的多轨制(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使中国社会产生了阶层分野和等级割裂,导致权利不均衡、分配不公平和保障不对等。于是,多轨制的养老金并截然分成三个等级---公务员、事业编和城乡职工(无业)。 在舆论场的发酵下,“第三等级”的挫折感所形成的潮涌般的舆论,直逼“第一等级”的公务员。因而“多轨制”的并轨,变成了民意热衷的“双轨制”的统一,即公务员和企业员工养老金的并轨。由养老金到工资,公务员被抛进了舆论漩涡,甚至成了被公众舆论拷(考)问的对象。 尤其是在中央“八项规定”和“整治四风”的语境下,“老虎”与“苍蝇”的贪腐案例曝光,更让人对公务员特权产生了根深蒂固的痛恨感,当然也强化了对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热切期盼。逼仄情势下,基层公务员工资单不过如此的曝光,部分公务员慨叹不如民工工资的怨艾,很多年轻公务员要辞职的宣示,及“两会”政协委员呼吁为基层公务员增加工资的建议,不是为舆论冷嘲热讽为矫情,就是引来骂声一片。 舆论的延烧,民意的倒逼,引起了决策层的关切。人社部领衔养老金顶层设计,并在专业机构奥援下拿出了7套方案,可谓顺应社情民意。养老金并轨大局已定,而且列入今年国务院的重点工作。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总理给出了养老金并轨的时间表,2014年是元年。但路线图如何设计,如何将国务院的这项“重点”工作,变成现实的民生可感。事业单位参加社保,意义重大。但中国太大,人太多,发展极不平衡,3000多万的人改革,也要接受复杂的地方行政测试,在接地气的民生体验中,催化成熟,拾遗补缺。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攸关社会公平和民生体味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制度,应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利益博弈过程。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阶层分野期,各基层的利益博弈更为复杂。对中国而言,养老金多轨制的形成,有计划经济的惯性残留,有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固化,亦有社会转型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多元矛盾纠结并存的逻辑下,不管是养老金并轨还是其他层面的权利公平诉求,都不可能采取简单和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去解决。行政命令的高效率,是理想主义的简单化,一不小心就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 因而,以博弈论的立场去审视养老金并轨,倾听各方声音,弥合各阶层利益分歧,达成各阶层和谐共赢方案;不求最佳最快,只有合适有序,稳步推进,在改革中调整,在调整中实现养老金并轨的公平。 其实,养老金并轨,看似矛盾焦点在公务员。实质却是公众舆论对权力运行不透明、依法行政不到位、权力寻租所致非法利益畸生的不满。若权力公开,公务员收入透明,无黑箱特权,中国实施新加坡式高薪养廉或推行欧美文官制度优厚待遇,并不会遭致舆论呛声和引发民意不满。 从社保医保制度的全覆盖到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破题,再到官员作风的整治和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法治实践,体现社会公平的公民社会构建一直在有序进行。体现在养老金制度的优化上,中国也在充分考虑公平性和激励性的均衡机制,逐步推进而非贪多求快欲速不达。去年就有“新农保、城居保合并”、“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衔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三项政策出台,这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金双规制改革绝非是把公务员的养老金给降下来,而是在一个更为公平的平台上确保各阶层养老金的质量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