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三公经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各地方不断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不管是领导、一般职员、工勤人员都与“三公经费”息息相关,因此,“三公经费”规范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阳光运行、接受监督。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三公”消费因缺乏透明度,常常引发公众质疑。政府花了多少钱,为百姓办了多少事,这是衡量一个政府公共服务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标准。“三公”的公开,既是一次“交账”,也是一次检阅,也为“民主监督”创造了重要平台,更是建设廉洁、节俭政府,遏制权力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 控制支出,降低成本。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全面改革,创新形式。一直以来,企图用制度约束、公众监督、个人自觉来限制三公经费的支出,不仅没有保障,而且效果也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机关不断创新监管机制。例如2012年东乡县正式运行了江西首个公务消费即时监控软件系统,全面启动“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监管“三公经费”,使“三公经费”更加规范、合理。并将此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的重点内容,使每笔公务消费均做到真实消费、阳光运行、即时监督、全程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