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高考新闻”不再那么新鲜

时间:2014-06-07 11:51 来源: 作者:向定杰 点击:
也许笔者的担心完全多余,因为全民的高考情结既是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青春纪念,也是民族心理、文化积淀、教育体制的必然产物,这样一个题材只会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推进而日新月异,涌现出更多的新闻素材源泉,所以还是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高考新闻不再是

高考在即,人民网今日专门推出两条贴心的提示消息“高考必须知道的那些事——考生版、家长版”,意在为考生减压,为家长省心。(6月6日人民网)

高考是新闻的富矿,不过在年年高考,年年报道的深度挖掘、轮番轰炸后,这个富矿好像有些开采过度了,关于高考的新闻似乎越来难做,所谓的新闻也似乎已经有点不那么新了。这不网上就流传着预测明天高考新闻的笑话:考生遭堵车,求助警察叔叔,终在开考前抵达;考生忘带准考证,捡到者发微博,众人爱心接力送达考场;考场外家长众生相特写照片一组;全民吐槽高考作文......

如此揶揄,笑过之余也不免思考:高考大面积都充斥着这样的新闻,究竟反映了什么?新闻这般被嫌弃,难道不值得从业者深思吗?进入六月,高考立即升级为日常的重大报道,因为它是社会热点,牵动着全民的神经。媒体来势汹汹,也要在这场大戏中争当配角,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检视起周边所有的社会行为。有关注学校周边环境的:餐饮要清洁卫生,建筑工地要降噪停工,重要路段要交警维持秩序、严格禁止鸣笛;有关注考试内容的:奇葩作文题目遭吐槽,黑幕考试过程爆丑闻抑或怪诞学生行为惹众议......这般全方位的聚焦跟进,活脱脱演绎了一出众生悲喜相。

可是,为什么只有高考来临时,我们才如此加以强调?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报道之后,不该发生、不想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不得不说,这样雷同甚至跟风的报道多少有些流于形式,已经开始令许多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心生厌倦之外甚至还有不吐不快的郁结。在新闻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如果高考这个全民的话题不用新瓶装老酒,只会给人味同嚼蜡之感。新闻应该不惧“炒冷饭”,旧闻同样可以出新,关键还要靠采写者用心去体悟,发现更多的视角和切入点,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好新闻。

也许笔者的担心完全多余,因为全民的高考情结既是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青春纪念,也是民族心理、文化积淀、教育体制的必然产物,这样一个题材只会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推进而日新月异,涌现出更多的新闻素材源泉,所以还是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高考新闻不再是旧闻吧!


    顶一下
    (3)
    60%
    踩一下
    (2)
    4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大师的做人笔记: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作者:梁金豹

    《大师的做人笔记》一书收绿了大师们的做人心得体会,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充满睿智的箴言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一个真真正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