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浙江省义乌市首开聘任制公务员,官方对此评价甚高,称系在浙江开启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不过,社会公众似乎对于其首创意义,并未过多期许,倒是对于聘任制公务员的高薪产生很多质疑之声。据公开的信息,现在应聘者的具体年薪还没有确定,不过都在30万元到60万元之间,具体要等签订合同后才能确定。 对于这30万元到60万元的公务员年薪,根据什么确定,是不是合理,浙江方面回应了大致两点理由:从岗位上来看,浙江方面强调此次招聘的是技术岗位,包括义乌市公安局交通信号灯管理高级主管、智能交通调度高级主管各1名;义乌市电子商务办电子商务分析师1名;义乌市规划局规划编制高级主管1名;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港务管理高级主管1名;义乌市物流办信息规划高级主管1名;从工资依据来看,浙江方面解释成,此次义乌试点参照了外地经验,“30万元”综合考虑了义乌公务员收入、市场同类人员的待遇水平等因素。 据笔者揣测,强调岗位的技术性,大概是认为技术岗位的专业含量高,所以应该高薪;强调市场因素,意在说明上述年薪的确定并非处于主观臆断。其实,在笔者看来,在一个充分市场化了的社会,公务人员也就是国家雇员,其薪资的确定确实应该遵循市场的因素。不过所谓遵循市场的因素,不是说几位专家坐到一起根据数据简单的敲定薪资标准,再去报请领导批示,而是要有一个形成薪资标准的市场机制。正如同市场机制形成商品价格一样,而任何基于主观判断进行的国家价格干预,往往导致的是市场的紊乱,而非真实反映商品的价值。但是如果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公务人员薪资的标准来分析,显然,我国公务人员的薪资显然是远离市场机制的。因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人员身份的非特定化,人员流动的自由化。在一个公务人员身份固定化,公务人员能上不能下,尤其是其进入渠道被各种任意确定的招考标准阻隔时,所谓的市场化就是空话!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公众不批评的私营企业主的高额收入,而对于国家公务人员的几十万年薪报以质疑态度的根本原因吧! 也许以浙江义乌为典型的公务员聘任制试点,要说服社会公众,就目前来看,需要向社会公众更详细的说明,其进入标准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足以让所有是和岗位的人员都能进入,然后以人员对于岗位的竞争程度,来确定是否一定要以30万到60万的年薪才能招聘到合格的人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则是要完善公务人员的身份非固定化,建立自由流动机制,放开进口,打开出口,让所有符合岗位标准,而非任意设定的与岗位无关的专断标准的人才能够进入体制,让不符合岗位标准的人员离开体制,这样才能形成市场化的国家雇员薪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任何试图神话国家雇员的性质,为非市场化的高薪辩护的观点都是应该予以批判的。唯如此,才能使国家以合理的价格取得认真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