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务员们的“牢骚”有没有道理?

时间:2014-01-10 06:44 来源: 作者:菁菁远山 点击:
  众所周知,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并不是什么好的职业,因为他们除去薪资之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与此相反,这个职业在中国却受到了热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不过是一种暂时现象而已。我们没有必要对公务员们的“牢骚”大惊小怪,当这种 “牢骚”

  最近几天,《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公务员待遇的探讨性文章,一篇是《海外公务员退休待遇比普通人高》;另一篇是《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显然,这是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预热。但不出所料,它与不久前一些公务员在网上“哭穷”的引起的反弹相同。当然,除去一些情绪化的表达,很多意见不无道理,但通过舆情我们发现,人们对公务员的境遇并不完全了解。其实,作为一种职业,公务员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风光。


  在《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这篇文章中,最大的“槽点”就是这样一段话:公务员“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这种逻辑禁不住推敲,智商也如一些人形容的那样非常令人“捉急”。其实,由于作者缺乏对现实的洞察,遭遇“吐槽”自然在所难免。


  我国的退休“双轨制”是历史形成的,表现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前者资金来源于财政,略少于在职时的工资;后者由单位及个人共同缴存,退休后从养老保险基金中领取。由于单位和个人缴费相对较低,所以二者的差距较大。这是两种制度设计,如果并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必然要增加,因此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工资水平的问题。


  我觉得《人民日报》这两篇文章本身就有问题,明明说的是退休“双轨制”,最后却只拿公务员说事。养老金由财政支付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公务员仅占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企业也包括国有和非国有两类,有些国有企业的退休待遇远远超过一般的公务员,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是抛开这些问题,公务员的工资真的高的不得了吗?不是的,公务员们的“牢骚”也是很有道理的。


  相对而言,基层普通公务员的工薪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何来判断他们的工资水平呢?由于工资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别,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就是本地教师的工资水平。通过对同等学历同时参加工作人员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群体几年前还不相上下,而现在教师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前者了。不仅如此,一位教师的技术职称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而同样学历的公务员如果不当官,可能穷其一生都是普通科员。


  既然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比不过事业单位的教师,那么与企业相比如何呢?我们发现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远不及当地供电局的一个电工,也就遑论什么烟草银行等高收入部门了。其实,这些国有企业在社会保障上往往会比公务员还高,只不过制度设计不同,最后走不同的途径罢了。当然,以上这些无一不是国有垄断企业,如果是效益较差的国企及非国有企业,情况就千差万别了。但这也足以说明,基层普通公务员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风光。


  不仅如此,在公务员内部,也存在着行业差别、层级差别和身份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就行业而言,税务局和统计局肯定不一样;就层级而言,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乡镇公务员无法相比;就身份而言,官员和非官员根本就是两码事。而这些因素组合到一起更是千差万别。但可以肯定,无权无势的公务员占了公务员的绝大多数。我国公务员并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别,大部分公务员都是事务型的,他们主要依靠工薪过生活,因此对他们来讲,公务员与其它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


  基层公务员们尽管名声在外,现实的窘迫也难免让他们“牢骚”满腹。但面对这些“牢骚”,不仅民间舆论不以为然,而且有些学者教授也极尽挖苦,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就是如此,他在引用了中央领导的一段话后表示,有些公务员还在嚷嚷涨工资,“洗洗睡吧”。这位教授通过研究发现,2008年中国行政公务支出占政府全部支出的36%至37%,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5%,因此将中国称作“最昂贵政府”。但要降低行政公务支出,难道只能从公务员的工资上动刀子么?其实,缩减“三公”消费及减员增效才是正途。


  一提到公务员,人们往往会将他们等同于官员,当然也就联想到特权、灰色收入、隐性福利、利益勾兑、执法犯法和贪污腐败,这对无权无势遵纪守法的普通公务员是不公平的。我们把反腐不力的责任转嫁给公务员群体,大部分公务员就成了不法者的“炮灰”,它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官僚体系的效率,还会造成基层公务员“胥吏化”。其实,有腐败能力的公务员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公务员是没有腐败机会的。


  让大部分守法的公务员为一部分不法官员“背黑锅”,这是一种“连坐”,但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致于党校的教授也加入了这种“大合唱”,如果他不是讨好民意,就是对基层公务员的现实境遇缺乏了解,毕竟他的这种身份接触的都是高级官员。其实,政府本身也把调整公务员工资当成“霉头”,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公务员法》第十二章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但惮于社会舆论,我们并没有依法行事,致使公务员工资多年没做调整,这是一种懒政思维,如果以此来讨好民意,最终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员“嚷嚷涨工资”是发生在中央治理“四风”和出台“八项规定”的背景下。与此同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公车改革、养老和医疗逐步并轨等。所有这些,都让公务员这个职业失去了既往的吸引力。但普通公务员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并不掌握权力,反而减轻了“背黑锅”的程度。


  官员与普通公务员不在一条船上,这也是公务员工资长期被忽视的原因。其实,某些地区一个乡镇书记除去工资以外的“合法收入”就不可计数,如果全乡镇有十项考核指标就有十个责任状指向他,十个责任状也就对应十份奖金,而每份都是不小的数目,这在很多地方都是公开的秘密。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官员根本就没有把工资放在眼里,他们怎么会为同僚们发声呢?


  众所周知,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并不是什么好的职业,因为他们除去薪资之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与此相反,这个职业在中国却受到了热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不过是一种暂时现象而已。我们没有必要对公务员们的“牢骚”大惊小怪,当这种 “牢骚”增多时,反而说明权力的运行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人格与生命读本

    作者:谭棋介

    健康人格是构成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包含理想教育、行为养成、文化…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