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格莱美奖的佩蒂·奥斯汀(Patti Austin)原计划10月18日在北京进行表演,但其经纪人昨日表示,奥斯汀抵达北京后就咳嗽不断,随后被送至医院,被诊断为因呼吸道严重感染引发哮喘,无法演出。这是这位63岁歌手生涯第一次出现此类情况,奥斯汀表示抱歉。”19日下午3点多,福布斯中文网如此写道。 是外国人的“体质”不行,还是北京的空气不好?
这篇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调侃,奥斯汀一定是被北京空气“熏”病的。部分乐观的网友甚至留言评论:“又是一例‘北京咳’,外国人体质真让人堪忧”;“没吃过地沟油,没喝过三聚氰胺,你丫就敢来吸金,熏死你”;“关键是没有抗体”;“我隐约觉得北京正在建造自己的防护罩,市民已经锤炼的百毒不侵,外来人员进入就会丧失行动力,处心积虑啊”;“估计当年北京的空气能是这样的话,兴许能躲过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一劫”;“以后全世界的顶级歌手都得亲临北京一个月做拓展适应恶劣条件下生存训练。挺过北京,到哪儿开演唱会都不怕”……
近年北京市民肺癌高发,不能说不与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相关。市民俨然成了人肉空气“吸尘机”和“过滤器”,如今生活在帝都的几千万市民应该是对此深有感触,天空时常阴霾,难得见蓝天白云;稍有不慎即患呼吸道疾病,出门需带3M的防尘口罩,满大街蒙面行人,北京俨然成了口罩大都。甚至有舆论指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身体所受危害要比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的辐射还严重。一位网友调侃道:"世界上有两个释放毒气的地方,一个是奥斯维辛,另一个是北京。"
北京雾霾,吓走多少外国人?
如果说北京2013年的国际吸引力会有所下降,那么罪魁祸首肯定还是雾霾。“‘空气末日’促使外国人离开北京”这样的报道也频频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媒体上。在北京的老外有时称北京为“灰京”。甚至在部分国家出版的关于中国的旅游指南中,“北京咳”已被收入。一些外国人根据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安排一天的行程。作为世界级大都市,这样的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已开始有”撤退”的行动。
去年就有外国外交官和跨国公司在华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他们来说,招聘的难度都在加大——你怎么说服人们到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来工作?招聘新人到北京工作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许多潜在候选人现在出于对空气污染的担忧而不愿到北京工作,尤其是在他们有年幼子女的情况下。尽管中国的巨大商机甚至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仍会吸引大量的外国人来华,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显然,这将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何治理北京的空气污染?
国内日益高涨的公众呼吁,国际形象的倒逼,作为中央政府驻地的首都地位,在多重因素之下,北京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已无路可退。治理污染不能再等了。《柳叶刀》周刊2012年12月发表的报告说,2010年全球死于空气污染者达到创纪录的320万人,是十年前的4倍,其中120万人来自东亚。在美国和欧洲,空气污染在上世纪40-50年代是个巨大的问题,就和今天的中国一样。
事实上,现在正在发生的,与西方二战后发生的非常相似。当时,污染的程度也相当高,西方国家的公民们意识到,政府和产业的关系过近,公民必须给予压力,政府才会采取行动。也正是这个时候,绿色运动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兴起。这些环保运动者对立法者和政府施压,让他们通过防治污染的法规。
在美国和欧洲,公民的行动再加上非政府组织(NGO)将这些行动组织成大众绿色运动,才真正推动了政府的改变。历史看起来表明,当污染非常严重的时候,往往是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强有力支持关系的时候。最初打破这种循环,需要公民行动。只有这样之后,政府才会主动采取措施,但这时仍需要来自公民团体的“鼓励”。中国现在事实上在走西方的老路。西方过去的经验表明,在公民团体的一致行动下,中国才会采取行动,让产业的利益不再置于公民的利益之上。
然而与当时的西方相对比,我国去年多地颁布法规,禁止擅自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行为,其用意显而易见,即要排除不实信息带来社会恐慌,将信息发布的权力纳入政府一元,并重视政府的协调指挥。这样的政策法规显然更利于地方政府维持稳定。但却不利于治理空气污染。政府若真要下决心治理,公民应能从法律上监督城市的管理者,上级领导部门也能将此列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严格实行大气污染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讲“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最近几年,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污染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再也没办法期待它的不到来或者无视。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视并治理环境问题,因为现在吓跑的只是外国人,如果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要通过移民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讽刺。更何况,“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