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将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04分至10时55分开课,央视将进行全程直播。教育部18日下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妥善调课,组织学生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的太空授课活动。为配合太空授课的直播,央视还从全国6所中学征集了几项“太空实验”设计,作为这堂太空科普课程的“地面课堂”.电视截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宣布,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教育部将组织33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太空授课地面课堂活动。全国将有6000多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6月19日,央视网)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举国关注,神十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让很多人惊喜。中国太空第一课,更备受瞩目,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将以怎样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学生见面?互动交流哪些问题?让人充满期待。
据了解,此次太空授课航天员把天宫一号作为太空讲堂,给地面的青少年做太空讲座,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还会做一些富有趣味的太空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太空知识,感受到太空的奇妙,激发对航天的兴趣。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俗话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比如:在太空对于时间的感觉如何?在太空中如何区别方位?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怎么上厕所?水在太空中如何流动?在太空中怎样称体重?微重力环境从何而来?有何特点?航天员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中,最终哪些问题入选,充满悬念,值得期许。
其实,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一课,并非中国首创。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航天飞机的“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此后美国颁布“普通民众不得再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2007年,当年一同参加选拔的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终随“奋进”号飞上太空,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太空中,55岁的摩根给孩子上了一堂25分钟的“太空课”,其他航天员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级学生在地面听讲,并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媒体评价道,“她的太空授课不仅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而航天员王亚平的中国太空第一课,她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日前专门致信王亚平:“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芭芭拉·摩根的问候与祝愿,更让中国太空第一课,全球瞩目。
浩瀚太空承载了亿万国人飞天梦想,从嫦娥奔月,到孙悟空大闹天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一直都有一个伟大的航天梦,一直都梦想着能够飞天奔月。为了让梦想成为现实,一代代航天人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神一到神十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飞天梦正一步步照进现实。通过太空授课的方式,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获取航天航空知识,尤其是与宇航员们的互动交流,让孩子对遥远的宇宙不再陌生、更加直观,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在心中树立远大的航空梦,意义非凡。
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加强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少年儿童的兴趣抓起尤其关键。通过科普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知太空的神奇与美妙,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航天航空梦,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并立志为航天航空事业的更好发展作贡献,寓意深远。
此次太空授课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太空授课,置课堂于数百公里太空之上,传知识于星光闪烁之中,让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令人无比神往。王亚平在神十发射前曾表示:“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这是中国航天教师第一人的期待,也是全国6000多万名师生的期待和向往。
通过国家电视台向全国中小学生全程直播太空课堂,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次太空授课主要针对中小学生。我们期待今后的这样的交流与互动能面向所有公众,毕竟,爱科学不是孩子们的专利,浩瀚神奇的太空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