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看强大史塔西的告密文化如何毁掉曾经强大的前东德

时间:2012-02-23 22:18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吴涛涛 点击:
史塔西共拥有286000名合作探员(也就是线人),情报网绵密、有效。一旦史塔西确认某某人的政治意见,他们会用低调的压力逼使当事人辞职、逼使学生终止学业。线人是领工资的,那时候全国有2%的线人,10%有过线人行为,而且线人后面还有线人,这是什么概念?很

  晚上坐在图书馆,为了医保报销,写材料为什么要在北京做手术而不在武汉,亲,看病这种突发情况,你说呢?无聊之余,翻看爸爸从北京寄来厚厚的病历,事后看到医生写的手术记录,很详细,很逗儿,以后再写我和他不一样的感觉。写完材料,看考研单词看不下去,脑海里总是浮现昨天晚上听的一个讲座,金雁女士:从“东欧”到“新欧洲”,最让我震撼不能忘怀的是讲东德强大的史塔西的告密文化。
  
  回来第三遍看《窃听风暴》和史塔西,多了一些震惊和反思,看后一直在寝室走来走去,心都在颤抖。
  
  《窃听风暴》描述的是八十年代的东德,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里,国家安全局扮演着重要又特殊的角色。影片的主人公思勒维(代号HGW/XX/7)就是为其服务的一名经验丰富的窃听人员。他现在离开了一线,在授课培训新的情报人员,但在已经当领导的前同事的邀请下,又重新出山,去监听一对 演员夫妇,他一丝不苟地打字记录下了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做爱。
  
  其中,两个情节,记得比较深刻,当他开始在 家里安装窃听器出来的时候,对门的老奶奶在猫眼里看到后惊恐的神情,监听者思勒维察觉到马上很清楚跟她说,你把这说出去你的孙女就不用考大学了,他们对所有人的家庭情况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第二个,是作为告密者的妻子,虽然她有著名演员以及 妻子的特殊身份,但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背负着告密者恶名的数量庞大的社会存在。从出卖自己,到出卖别人(告密他的丈夫),你可以说她不够勇敢和坚定,但不该亵渎其灵魂原本的纯洁和坚韧,从她在咖啡馆的眼神都看的出的,或许死亡的那一刻,是她的自我救赎吧,这些不是本文要谈的了。
  
  而史塔西,电影中可怕的情报机构,也就是德国的国安局,在现实中强大存在的。
  
  史塔西共拥有286000名合作探员(也就是线人),情报网绵密、有效。一旦史塔西确认某某人的政治意见,他们会用低调的压力逼使当事人辞职、逼使学生终止学业。线人是领工资的,那时候全国有2%的线人,10%有过线人行为,而且线人后面还有线人,这是什么概念?很可怕的,你生活中做任何事,执政者当局都一清二楚,就像电影里面一样,妻子都可以作为线人出卖自己丈夫,要是你发现生活了几十年的好朋友一直监视着你的行为,你会怎么想?没想到告密文化在这个社会发生到极致,人性恶在这个社会发生到极致。
  
  1989,伯林墙倒塌,斯塔西用碎纸机全力焚毁这些告密材料,以至于全国的碎纸机全部报废,后来就连人工双手撕毁的资料竟装满16000个麻袋包。现在,德国民众可以查询还没被销毁的档案,都证明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洗礼。人们发现,告密者不仅仅是史塔西的秘密警察本身,自己的好友、邻居、亲戚,甚至社会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大学教授、宗教人士,都赫然在列。
  
  秘密警察监控的范围不单单是“敌对势力”的政治活动,从男女间的调情,到每星期倒几次垃圾,在超市买了何种口味的香肠都被记录在案。各种技术和设备,其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从纽扣、水壶,到木棍、垃圾桶,甚至钢笔,监听监视设备无孔不入。
  
  只要是写完国外的和被监视对象的信件都是要被拆封的,一个小时可以拆500封,然后拍照,封好,特别快,不要以为你信件的没人看到,电影中也有一个情节,主人公因为解救 而被上司降职,去拆信的镜头。我们在一个实名制和审查并存的国家,有些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看了这些资料,我不明白的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和制度能把对付人民做的如此缜密?
  
  是什么样的驱动使告密者大量存在,每个人都是国家机器的一个螺丝钉,那么的高效,真是不可思议。
  
  因为一些原因,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态,我们对东欧社会转型知道的不多,作为学生,我只从历史教科书上学过一点点,也是带有偏见的。在我们的新闻传播中,对东欧的社会转型也是截取一部分消息报道,都是带有偏见的,我们的主流媒体特别乐意传播那些国外负面的消息,而国内的新闻总是好的。现在德国等东欧都是是文明的国家,都在反思自己的历史,我们为何不能从他们那里吸取经验教训呢?从新闻监督来看,新闻监督应该是为负面新闻而存在的,而我们是不自由的,不真实的,就从这次香港特首的选举,唐英年只不过因为改装了下自己住的别墅地下室(还只是他妻子弄的),弄的豪华了一点,就引得媒体记者搞来吊车拍摄,我真心笑了,这放在大陆算事儿吗?
  
  我们现在都是为了在快速的社会生存,有目的性的读书,有目的性的工作,而忽视了很多东西,就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学生不像真正的学生,没有真正的批判精神,太过于追求物质的满足和认可而忽视了对内心的追求,有时候我自己都特别鄙视现实自己,然后继续现实,能有什么办法呢。是不是毕业后,挣很多钱,买房子买车,才有人和你结婚,别人和社会才会认可你,都觉得你很牛逼,好,你就成功了。是不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想,难道开着奔驰宝马、住着别墅、挎着LV包包去证明自己就会很幸福吗?难道在自己的家乡在草坪上晒太阳和朋友聊聊天过一种慢的生活就不惬意吗?
  
  或许,人和社会都走的太快了,忽视了很多东西,来不及反思历史,或者认为没有这个环境,来不及认识怎么去改革我们的制度,多一些人权。在我们强大而又严密的国家机器面前忘记了去追求自由与民主,就像《1984》里面一句话:“你只能在这样的假定下生活——从已经成为本能的习惯出发,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作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我想,环境不是拒绝文明进步的理由。以前一直被渲染,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不尽然吧。
  
  今天的斯塔西档案联邦管理局主管、前东德记者罗兰·杨所说,"我们越认清专制,越能更好地构建民主"。我觉得我们也要学习东欧,我们只顾往前看,忽视了往后看,而往后看,是为了走的更远更扎实。
  
  吴涛涛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晚
  
  

顶一下
(10)
66.7%
踩一下
(5)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沙漠秘井:寻找贩奴驼队的踪迹

作者:(德)卡尔•麦

阿拉伯一部落妇女被虏,她们即将被贩卖为奴。本尼西协助总督的船长破获这起大案,可茫茫沙漠哪儿有贩奴驼队的踪迹?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