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月中旬,中国不少省份相继召开“两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会场内“禁止吸烟”的标示非常醒目,以往“烟雾缭绕”的会场变得清爽起来。(1月23日 人民网)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不得在学校、医院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 在中国,见面“敬烟”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礼仪。见面打招呼似乎用烟来沟通感情就会显得亲切得多。但据统计,吸烟是引起肺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 其实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退出,但禁烟规定说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墙上,禁烟工作在各地却遭遇“走过场、无实效、难坚持”的困境。然而这固然和“禁烟令”没有明确处罚标准、没有明确执法单位等先天不足因素有关,没有相应的惩处制度的禁令就显得特别软弱无力然而在2013年,中央又再次明文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重点要求党政机关干部开始,严禁在各种会场上吸烟,通过制度使得会场变得清新起来。 今年,禁烟令已在地方“两会”上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在会场等公共场所带头禁烟有利于推动中国控烟禁烟进程,在公职人员中带头,有助于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是转变作风的一个重要表现。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净化的不仅仅是空气。香烟属于高消费品,一些领导对烟情有独钟,每天香烟的消费高得惊人,而领导的香烟是否由自己购买,还是他人投其所好赠送,这些就不得而知了,进而香烟成为“腐败烟”一点都不无道理。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倡导公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领导干部就应该做出榜样。在禁烟“战争”中,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能禁烟,要求别人禁烟的底气就不足。 禁止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戒除的是生活陋习,体现的却是社会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与遵守,不仅事关政风对民风的引领,事关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只有我们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公共场所自觉禁烟才能为更多人信服效仿。 当然,要让这一好制度发挥效果,除了“自律”以外,还要进一步把制度做细做精,形成全方位管控网络,并建立切实可行、清晰可见的惩戒体系,加大禁烟的监督力度,把干部控烟置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