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路灯背后,往往是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巨额投入。”大中城市上十万盏路灯的日常维护、电费、广告承租等都是巨额收支,从设计到维护,每个环节几乎都得花钱疏通。杭州电力局路灯管理所原会计徐某,一人就贪污路灯电费588万元。 显然,清水衙门成为腐败灾区看似令人惊奇,实际上却也存在其“合理性”。有一句话叫做“权不在大小,只要抓牢;权不在大小,只要有用。”这句顺口溜说出了真相,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以权谋私的可能,雁过拔毛积少成多也能酿成腐败大案。这不,杭州电力局路灯管理所一个小小会计,一人居然贪污路灯电费就高达588万元。这样的悲剧让人惊叹不已。笔者试问,胆敢贪污588万元的小官是怎样练就的? 可以说,监管走“火”,这是“清水衙门”变浑浊的主要原因。人们一直认为清水衙门的权力较小,由此,监管部门的着力点和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那些要害部门,所谓的“清水衙门”却常常被忽视了,结果清水衙门的权力反而受不到足够的约束。从这个角度看,清水衙门的权力虽小,但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失去了有效监督的“清水衙门”,自然会流出一些脏水。 腐败没有部门之分,权力不论大小,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哪怕是微小的权力,也有腐败的可能;而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不论是“肥缺”还是“清水衙门”,权力都容易被滥用,从而成为腐败分子公权私用的“自留地”。 毋庸置疑,绝对意义上的“清水衙门”并不存在,决不能因为某个“衙门”看似“清水”,就放松了日常监管,而要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反腐“无死角”“无盲区”,这样才能让腐败分子无容身之地。笔者提醒,贪官们务必记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忠实告诫,这样方能走稳自己的为官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