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网民晒出自己在农村集市买到的“红生”“好吃店”“特伦经典”等“山寨食品”实物,指出图片中这些似曾相识的名称正在“以假乱真”。 在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的持续高压态势下,农村市场因消费水平低,居民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弱,一些山寨食品开始“上山下乡”转移至农村,使得农村市场成为了问题食品的销售“集散地”。 对于当代农民来说,除开七老八十的老大爷、老太太都基本都识字,但应对鱼龙混杂的农村商品市场,其“免疫力”还是有些偏低。为谋取暴利的不良商家都知道,居住在城市的消费者往往有一眼便可识出冒牌货的能力,而长期居住在乡下的“老农民”要么没见过世面,要么没有保护自我的意识,或者更倾向于为了省两个钱低价买进山寨货。 之所以山寨货大量下乡,农村市场食品监管比较薄弱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想遏制农村“山寨食品”,捍卫农民“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多方合力。一方面,地方食药监局及其站所应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不仅仅对所在城市,更要在管辖范围内的城乡结合部、偏远的农村市场履行好监管工作职责。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须加强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宣传,让村民对“山寨食品”的特点和危害有一定了解,增强维权意识,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打击“山寨食品”的行动中。(文/成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