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课堂上的课本与广告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般人都会说“课本里怎么可能有广告”?但事实上现在课本中已经出现了广告。在近日央视播出的一期《是真的吗》节目中,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广东肇庆的学校、书店,发现学生使用的英语课本中确实夹着广告,令人惊讶又不解。广告如何做进课本里,北京青年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2014年10月23日新华网) 学生教材里出现产品推销广告,学校含无奈,出版方不作声,只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了一句“可能是审查开始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来搪塞。从这些当事人的表情来看,这件事好像是一个偶然,似乎没有什么猫腻。但细细回想这些教材里的广告,能够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可怕并会偶然事物。 国家对学生的教材管理有明文规定。从教材配备渠道上看,一般学校是不能作主的,基本上都是由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而市县一级基本上也是按照上一级的要求来确定教材的供应商。按理说,越到高层,对教材的质量把关就越严,质量上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从国家对学生教材的质量要求上来看,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40条也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违反者将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严肃处罚。法律法规规定得很清楚明晰,特别是明确要求不能在学生教材里刊登任何广告。有了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承担学生教材审定的部门就应该担负起审查监督责任来,不应该出现上述现象。 但如今这一切都应经成为现实,而没有哪一级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难道就真的谁有没有错吗?事实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其中的猫腻所在。法律法规不允许的事情发生了,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即或是没有见不得人的勾当,至少也应该有一个失职渎职的责任,如果心中没有鬼,肯定就应该有人站出来说话。但从教材中大幅的广告内容来看,这绝非偶然,不但广告所占教材的比重大,而且在教材开头部分就有广告活页,这恐怕不是审查不细致所能掩饰的。 唯一的解释就应该这里面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见不得人的勾当。能够在教材质量审查中让审查者干出掩耳盗铃的事情就只能说明是因为吃人口软、拿人手短所致。而目前一些职能部门三缄其口也不能证明“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个国家的希望在青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教育机制,良好的教学内容也是这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学生的教材这块净土都不能守住,要想通过教育来拯救一个国家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想想小学教材里的革命烈士为了保住送给学生的课本不惜奉献生命的壮举,不知道那些故意在教材里植入广告的商人们作何感想?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有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从对网民负责的角度上讲,也应该及时查明事情真相,公诸于众,让大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来说,相关部门更应该严肃法纪,针对查明的真相问责相关当事人,绝不能让国家的法律肆意受到他人践踏。(文/胡匆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