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在乡政府门口徘徊犹豫了半个多小时,段大娘还是咬咬牙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年近60岁的她,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小姑娘,畏畏缩缩地往里走。“兴许今天能找到领导吧?”怀揣着一丝希望,她找到乡长办公室。然而,办公室的门还是一如既往地紧闭。无奈之下,段大娘向隔壁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询问。“领导不在!”一名正在看书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答道。这已是段大娘20多次吃“闭门羹”了。(10月16日《人民日报》) 段大娘这20多次的“闭门羹”,无疑印证了部分地方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这种吃“闭门羹”的情形,让笔者想到了去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证难办脸难看》为题,报道了两个例子:一是北漂小伙小周为办理护照,6次跑回距北京300多公里的老家武邑县,大半年才办成;二是江苏省小狄往返11次办理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 由此可见,不论是吃“闭门羹”还是“办证难”,其都说明了群众办事不仅要来回折腾,还要看工作人员的脸色,“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折射出某些政府机关办事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转作风、出实策、严问责,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迈更大步。 其实,一些工作人员在同群总打交道中,表现出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漂浮问题,实质就是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把群众装在心里,没有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我们党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如果连最起码的为群众办事都做不到,那还能指望其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吗?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衙门作风”有普遍性和顽固性,各地各部门都应揽镜自照、治病祛邪,增强宗旨意识、弘扬服务精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严格依法行政,才能去官气、接地气,坚守为民服务的本位,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向群众交出的合格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