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山东省鄄城县多名村干部和公职人员反映,鄄城县委县政府为迎接菏泽市领导检查,在当地紧急建起了围墙,将百姓的实际生活面貌遮掩起来。在一些墙壁上,还写上“乡村文明”的标语,画上传统道德故事的图画。然而,在一些统一着装的墙后面,却是破旧不堪、狭窄逼仄的民居,农田荒地,甚至垃圾场。(8月30日 央广网) 这不是笔者第一次见到“遮羞墙”,此前,甘肃漳县、安徽阜阳、南京江宁都出现过。每当有此类奇事被曝光,涉事政府均声称,修墙是为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其言外之意,这些墙都是“美化墙”、“文化墙”。但当地农民和网友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最大作用就是遮丑”,“农民房子不好看,大领导路过有碍观瞻,小领导会没面子”。笔者认为,此类“遮羞墙”就是地方政府的“遮羞布”,“遮羞墙”遮不住羞,却遮住了歪风邪气。 事实上,建“遮羞墙”无异于掩耳盗铃,本是为民的举措变成伤民的利刃。“遮羞墙”这一称谓不止是村民的调侃,更是失望的讽刺表达。“遮羞墙”遮不住那些地方领导的政绩丑陋。原本是发展落后、百姓贫穷的地方,为给上级领导一个并不落后、并不贫穷、“发展得力”的假象,竟“阔绰”地在国道省道乃至很多村寨周围制造“盛景”,恐怕不是经济不能发展、农民不能得实惠,而是面子思想太浓重、捞取政绩思想太迫切所致。“遮羞墙”背后透露出的急功近利与形式主义,是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严重损伤。 笔者认为,乡村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赖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造和农民文明习惯的形成,很难立竿见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成效看态度。或许领导视察需要的是一种气氛,需要的是基层对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视”,说到底还是基于政绩决策能够得到执行层面基层的响应。否则,何以给农民房屋统一着装、建“遮羞墙”成了鄄城的“规定动作”?显然,基层的“虚假”已被默许为政绩的漂亮泡沫。 “遮羞墙”折射出的问题应引起警觉,“遮羞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基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需要彻查基层有没有大修败民财、伤民心的“遮羞墙”。它的屡次曝光,给负责视察的领导们提了一个醒:下一次视察,不能光看表象,光听下级解说。要狠点心,不走既定路线,不搞提前通知,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多探探民生的“里子”。(作者:曾阿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