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小吃部被打白条178张,老板讨债3年无果"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曝光辽宁省兴城市多名村镇干部吃饭不还钱,累计欠款48800元,引发网民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纪检委已牵头成立工作组,对此事展开调查。(8月16日新华网) 就一个小吃部,兴城市的多名村镇干部竟也下得了心,吃喝三年打178张白条,欠账4万多元的。一张张白条犹如日记一般记录了村镇干部欠账吃喝的历史,一张张欠条让村镇干部公款吃喝原形毕露。 让人纳闷的是,这堪称数量之最的吃喝白条是如何堆砌起来的?从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时间,吃喝打白条就达到178张,如果按足年计算,平均下来每个月也有5张白条,金额平均达一千多元,一个村集体组织有如此多的应酬接待吗?不妨按照这178张欠条逐一晒晒,到底都接待了谁?又为何事而接待?这些不明不白的吃喝又给村民或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多大利益? 一个村居然设立定点招待吃喝点,刺痛的何止是公众眼球,恐怕最难接受的还是当地的村民,因为,村民们非常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在14日人民网的报道中,据时任二道边村主任王井生介绍,上面领导来村检查要吃饭,不吃饭领导不高兴。当然领导不高兴的后果不用笔者说大家也心知肚明。这位时任村主任也说了,打白条吃喝是周边的村镇的普遍做法。于此,笔者不得不问,当地的吃喝风为何如此泛滥?难道上级部门就一点不知情?到底是因自身陷入打白条吃喝而不敢过问,还是因失职渎职履行监督管理职能不到位? 从新闻介绍看,吃喝签字的不仅有村干部、还有镇干部,甚至还有市里部门人员,什么镇副书记、武装部长、财政所、农经站、人口普查等部门人员,真是一应俱全。吃着最终让村民埋单的饭,作为时任村主任岂能用官都比自己大,哪一个都是惹不起的人物来推脱责任,权力是村民赋予的,应坚持原则。由此也不难看出村镇基层的官场生态。 奇怪的是,既然法院都本作所欠饭费谁签字谁承担的原则进行了裁定,为何难以执行?而在该镇政府办公楼内公示板上的十条"党员干部廉政自律"规定中,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准用公款相互吃请。这岂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在群众眼里,还有何公信可言? 让人更不靠谱的是,现任镇长一边要求"按照法院判决执行",一边却又暗示时任村干部可以从村修路款中"想办法"。修路款是项目资金,为确保工程质量应属于专款专用,如此肆意挪用专款,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岂不是又陷入另一违纪违规?如今,天天都在敲依法行政的警钟,为何在解决问题时却把法纪又抛到一边? 笔者认为,打白条吃喝不能止于还清欠款,应从这178张白条逐一查起,彻底查清这欠账吃喝里的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能老是让政府和群众为这些不守法守纪的干部埋单。同时,还应举一反三,在当地打响一场清理白条,查处公款吃喝之风的战役。时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整改落实的关键时期,当地相关部门不妨就从查公款吃喝,还吃喝欠账这样的问题整改起,让群众真正看到转作风实效,以群众满意度提升来重塑自身的公信力和干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