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自掏1.6亿给乡亲盖别墅,每户都两层230平米。 农村要发展,在我国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到了今时今日的中国社会,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能够有马路通到家中的,那么到了现在该如何谋求基层农村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广大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是考验着党和国家,同时对于村干部们来说,也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 为了谋求发展,一些农民们开始了外出务工的生涯,但是这样给整个社会造成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现象更加的严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面,国家也不是一味的支持的。但是就在这个基层喊着要发展的时候,有的地方就是真的能够当成是“出头鸟”,真的就是红红火火的发展起来了。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南李村曾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人均不到三分地,村里不通自来水,靠村民自打机井抽水喝,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有些还成了危房。但是他们的村支书范海涛的上岗,给这个村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名村支书的父母也都是村官,所以他从小就把改变父老乡亲的生活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在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他立即开始为村里打深水井;修通村里通向市区的道路;建设村民健身广场,还把村里年轻人安排到孟电集团上班。近日被媒体记者报道最多的就是他自掏了1.6亿元的钱才,给群众们建好了别墅,而且每家都有超过200平的面积。这样的新闻本该是很兴奋的事情,但是不知为何老是觉得有些地方没有衔接到位。 笔者认为这个1.6亿元的财政应该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的,对于这样钱财,该书记是如何得到的为何就没有一个说法呢?干好事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如果是利用违法的手段得到的钱财,那么对于群众来说,那也是用得不安心的。所以笔者建议对于该笔款项的来源需要交代清楚,让群众们用也要用得安心。 虽然该书记范海涛目前还“不知足”,他还在忙碌着——为南李庄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和物流中心,这两个项目建成之后,预计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这些都是好事情,对于我国的发展也是好事情。但是在现实面前,还是需要给群众一个公开化、透明度高的财政支出,这样才能够既赢得了群众的掌声,也赢得了群众的心声。(唐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