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业园区张浒村村民80岁老人下跪向官员哭求反映问题,官员面对无动于衷还笑容灿烂……”从14日起,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一方是三位农妇下跪、哭求、抱腿,一方是一名干部叼烟、微笑、握手,强烈的反差极大地触动了观者的神经。“官员叼烟笑对村民下跪”真相几何?(新华社 7月17日电) 从“鞋套哥”和被人过河,官员因一些细节处的抓拍和媒体的大肆渲染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真真假假公众难以区分也导致网上一片骂声。先前的事情刚刚才淡出公众的视线,“叼烟笑对”村民下跪的官员又引来了舆论一边倒的斥责。 相信该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为了向公众解释嘴皮子都磨破了。从记者随后的采访里我们还原事件的原貌:下到一楼发现有人跪着后,这位官员本想伸手去扶,但怕烟烫到人,就想把香烟扔到楼梯边的垃圾筒里,但是身边人围了一圈,自己又被抱住了腿,又怕把香烟扔到别人身上,所以只能叼在嘴里。 这样的解释其实完全合情合理,看来这又是一次舆论对官员行为的过分解读。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靠着图片那么一瞬间的的捕捉,想要不断章取义和不捕风捉影都很难。从生物学上来说,瞬间表情由人的面部肌肉变化所致,与人的道德品质等深层次的东西并无必然联系。有的人天生长着一副笑相,有的人笑是面对突发事件不知所措而无奈的表情。如何能以此为凭证判断这些官员是不是冷漠,没有人性? 笔者认为,评判官员还是要着眼于实绩,众说纷纭的寥寥几张图片只能徒增麻烦。评判官员应联系他们在现实工作及生活中的一贯表现,这就是所谓联系的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考察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局限性。 官员的问题越来越敏感,但凡有一个不谨慎之举,便会被曝光在网络上,受到群众的唾弃和指责,有些人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让官员们有扣难言。相比之下,上访的群众则被统一认为是弱势群体,如此次事件般,几名妇女、老人更是博取了同情。对于上访问题是什么、反映情况真实性,是否是缠访、闹访,关注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然后笔者认为,关注上访问题的实质,才是公众真正应该认真解读的所在。 中国有句老话叫“观其言,还要看其行”,如果我们把官员的态度和表情看作是观其“颜”,那么对事故的善后处理人民群众满意度如何,就是要“看其行”了,这才是媒体人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