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看做是“单纯的组装园区”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正在构建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本国内部解决的“完结型工业结构”。为此,中国既独自进行技术开发又竭尽全力购入海外技术,同时还积极进行本国主导的市场统合。这样的话,我们韩国呢? 现代汽车开始在北京生产小轿车是2003年初。从工厂运转初期开始生产的索纳塔至今仍是“北京现代”的主打车型。但是,有一样东西变化了,那就是生产方式。仅就2003年来说,在北京顺义工厂生产的索纳塔零部件中,在中国国内配置的不过只有40%,其余的配件全部要从韩国运过来。现在不同了,全部零部件中的91%都接受中国的供给。雇佣中国劳动者、在中国配置部件、完成品供给中国消费者,正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化”。 北京现代的事例很好地说明了最近中国产业中明显出现的“统合”潮流。变化的过程是这样的,现有的中国产业是分节的机构,高技术水准的零部件主要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输入,中国只负责组装。在技术实力不能做后盾的情况下,这是拥有大量低廉劳动力的中国可以选择的产业结构。 但是,中国的零部件企业逐渐掌握了技术能力之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现在站出来发表宣言说“零部件也要在我们国家内部制造”。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以后促进的“自主创新战略”就是因为这个才出台的。鼓励零件技术开发,构建把所有的生产工程都交付给本国内的“Full-set(完备的)”工业结构。如果遇有依靠本国力量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话,干脆从相关国家企业购入。零件在大陆配置的话就是中国的技术,这是中国的逻辑。 这样的事例很多。昆山、苏州、杭州等上海周边地区生产着全世界80%的笔记本电脑,是“笔记本集群”。三星电子苏州笔记本电脑工厂的负责人黄海镇常务说:“达到约2000个左右的笔记本配件中,约70%在周边配置”,“电脑相关配件企业现在如果不转移到上海,就无法坚持”。这话的意思是说从单纯组装开始的中国电脑产业现在向着生产高附加值配件体制发展。 不仅仅是生产领域。市场也出现了统合的潮流。以中国为中心出现的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接力”就说明了这点。截至今年6月末,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生效的232件FTA中有32%(74件)发生在亚洲地区,特别是53件亚洲FTA都是于2000年以后缔结的,这其中就有中国。 只要与FTA相关,中国就奋力拼搏。构想通过与周边国家的FTA确保在区域内政治、经济的领导力。中国积极致力于韩中日FTA,进而到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东亚FTA。与东盟的FTA协定明年将全面生效。如果继香港、澳门之后台湾也加入FTA的话,将形成连接华侨圈国家的泛中华圈经济圈。被这个统合的潮流排挤在外的话,在急速崛起为世界经济核心地区的亚洲,韩国的立足之地将非常狭小。这就是需要转变立场研讨目前韩中间正在讨论的FTA的理由。 北京现代汽车进入今年以来至8月末为止共销售了35万1千台汽车,市场占有率创下了7.2%的记录,品牌排在第4位。在世界性的汽车产业不景气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更加光彩照人。被问到成功的因素时,该公司的卢载万社长说:“因为提前一步采取对策适应了中国提出的生产和市场的大统合的经济潮流。” 很早之前,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就说过:“如果不能战胜中国,就融入到它的增长之中吧!”今天,韩国经济来到了分水岭,是融入中国的增长呢,还是独自落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