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日报》4月8日报道:1937年7月7日晚10时许,在北京郊区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的日本驻军大队听见了几声枪响,这便是那“命运的第一枪”。
枪声刚停,中队长(大尉)就向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报告称,一名士兵去向不明。大队长随即下令搜查,当晚11时,全体士兵开始在黑暗中展开搜查。
实际上士兵一个都不少。那名为解手暂时离开队伍的士兵,在开始搜查前已归队。但并没有向大队长汇报士兵归队的情况。搜查失踪士兵的行动依旧进行。
次日凌晨3时30分许,搜查了四个多小时后,大队再次听到了枪声。但没有人能证明这是中国军方开的枪。而大队长向联队司令部报告说,这分明是中国的敌对行为。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在未请示旅团长和参谋本部的情况下,就下令称,不要犹豫,全力进攻。此举分明是越权行为。
中日当时在驻北京日军特务的协调下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无济于事。牟田口廉认为中国不会遵守停战协议,并下令进攻。事件的起因——士兵失踪事件已被覆盖。这便是日本史书中记录的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卢沟桥事变”概要。而据中国史书记载,听见枪声的主张也是日本策划的阴谋。
几年后,中日战争衍变为太平洋战争。将去解手的士兵报告成“不知去向”的大尉、在搜查时听到枪声后认为“中国发动进攻”的少佐、听取汇报后擅自下令全力进攻的大佐,对于这三人的轻举妄动引发大规模战争的记述,感到难以信服吗?那就来仔细分析一下日本前两天的举动。
4日中午11时16分许,千叶县空军自卫队雷达探测到有物体从东海上空飞过。这一情况被立即上报给航空总队、防卫省中央指挥所和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进而通过紧急播报发布了“朝鲜发射导弹”的报道。
但事实上,朝鲜当时并没有进行发射。其他监控系统也没有探测到任何迹象。从进行报道到日本政府取消报道,日本国民又面临着“幽灵”的攻击。但实际措施并没有以错觉告终。无判断权限的防卫省中央指挥所职员采取越权行为,发布了“发射(导弹)”的消息(《每日新闻》报道),而防卫省干部事后为逃避责任声称“错误信息并不是防卫省公布的”(《读卖新闻》报道)。
多亏高科技监测系统,误报在5分钟后立即得到纠正,但日本政府已经下令对朝鲜导弹实施破坏。启动破坏导弹按钮的最终时间是发射7分钟后。如果日本政府只依靠千叶县雷达,或者飞向日本的“幽灵”在雷达监测范围内多逗留2分钟,也许未来的史书会将这一天记录为战争的开端。
无法认同“日本为加强在东北亚的霸权而夸大危机”这一主张。哪个国家会在导弹飞过自己头顶的情况下,还从容不迫。但日本始终无法改正轻举妄动的毛病。日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作者:鲜于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