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河套诗经-浅论内蒙古河套地区爬山调 二人台 夯歌(2)

时间:2015-06-01 14:01来源: 作者:刘文忠 点击:
虽然生活艰难,我们还要继续上学。教室里没有火炉子,桌凳也不齐全。不少的同学坐在泥台台上学习。我们肚子里没有食,教室里冰冷,浑身上下瑟瑟发抖,有的同学开始跺脚取暖,还是不顶用。郭有文老师有办法,叫我们

虽然生活艰难,我们还要继续上学。教室里没有火炉子,桌凳也不齐全。不少的同学坐在泥台台上学习。我们肚子里没有食,教室里冰冷,浑身上下瑟瑟发抖,有的同学开始跺脚取暖,还是不顶用。郭有文老师有办法,叫我们集体到太阳底下晒肚肚。自己把自己的烂衣服撩起来,让太阳晒肚皮。这果然是个好办法,不一会,肚子里热起来,浑身暖和。我仿佛看到了身边的一个同学,薄薄的肚皮下绿绿的肠子在蠕动,不由自主的叫出声来,让老师好好一顿训。

这些真实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不可以抹去.我常常给孩子们讲述时,他们只当故事听,难为他们了。人们有了新的爬山调:

  

集体地里磨洋工,

自留地里打冲锋。【因为社员有了自留地和饲料地】

  

大麻袋小口袋,

谁不偷呀谁带害。

从上面的爬山调可以看出,人民已经对大集体态度。

三. 二人台

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河套地区的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据专家考证,河套地区是爬山调和二人台发祥地。是河套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歌一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人台它像娇美的山丹丹,盛开在塞北的广大地区。在农村集市,庙会,社火,物资交流大会,红白事宴等地演出。

解放前人们把二人台演员叫做:“打玩意的”“唱戏的”,受人歧视,死后不能进祖坟。

二人台小戏班,就地简单化妆,配上几件简单的乐器:笛子,二胡,扬琴,梆子等,就可以开场。

二人台有些剧目是直接从爬山调改编的,如【打樱桃】【种洋烟】等。二人台剧目上百个还要多。

二人台唱腔音韵谐美,流畅自然,铿锵入耳,容易口记耳传。不少二人台演员是文盲,剧目看上个三俩遍,就能上台演出。

二人台的串话,上场诗,绕口令,呱嘴等形式每一个字都合辙押韵,表演起来节奏明快,语调流畅。

为了一口饭,二人台演员奔波在乡野田间。到处赶庙会,办社火,献艺卖唱,今天给李家祝寿,明天给王家娃娃过满月打坐腔,后天给刘家儿子娶媳妇打喜棚,和叫花子差不多。遇上荒年歉月,衣食无着,苦不堪言。只好背井离乡,乞讨为生。或者打工受苦揽长工,正像爬山调里唱的:“活活的一苗无根草,随风风起飞四处落

河套最著名的二人台演员倪丑旦,有一年,在河套揽工,期满回老家。走在半道,住在老乡家里。一听说是闻名的二人台演员,老乡热情招待。为了答谢房东,吹笛演唱,谁知道触犯一家乡绅,说是冲撞他家的老祖宗的灵魂,让倪丑旦树碑招魂。经过给乡绅下跪叩头,点烟赔情,交出来身上的几个血汗钱才放行。可见,二人台一般演员更是:正是叫天天不语,叫地地不灵,求神问卦满脸尘。

二人台和爬山调夯歌有着血缘关系的民间姊妹艺术,前者是地方小戏,后者是民歌。是爬山调丰富了二人台。

二人台不仅吸收了民间歌舞,唱词多数来自民歌。活跃在农村集市,庙会,社火的如旱船,小车,跑驴,高跷,等。

从嘉靖年间的“丰州调”到现在,乐器由笛子,四胡,扬琴,梆子等,到现在的大型电子配乐,有了根本的根改变。

河套诗经二   爬山调二人台的陕坝活宝

河套爬山调:“没有三下俩下,不敢到临河陕坝;你刨闹的再欢,不如西贝拐弯。”河套地区历史悠久,藏龙卧虎,人杰地灵。

  

河套人所说的“刨闹”就是就是指干事情,有名气。

西贝真名叫贾成荫,人们又叫二哥;拐弯真名叫李光文,人们为了叫得顺流,就叫拐弯。就是这两个人,合作创作的六个二人台节目搬上了中央电视台,大小三十多个新编剧目搬上了地方舞台,成了河套人骄傲,河套人的一对活宝贝。

这不,今天晚上中央台又要演出《二板头进城》,这个戏专门描写县农机局的供销科长常克农,吃农卡农的故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二板头进城》就是一出二人台小戏。

在悠扬的二人台乐曲中,二板头上场了,口中数着快板:

“二板头我手提油葫芦,

越思越想越气粗。

进城去买喷油头,

气坏我二板头。

常克农这只吃人的虎,

吃了肉还要啃骨头。

社员有苦没出诉。。。。。。

看着画面上的二板头,是在大集体人民公社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当时政策是放宽多了,有的地方开始包工不包产,下地再也不用听生产队队长那个公鸡嗓子叫鸣,可以自己安排农活。还有的地方包工包产,超产部分归社员。

可是刚一开始,涉及到到农民的部门,一些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来的干部把守着,处处卡农害农。

掌握柴油的叫“油老虎”;供销社管化肥的叫“肥老虎”;水利段管淌水的叫“水老虎”;管农电的叫“电老虎”;农村信用社管给社员贷款的叫“财老虎”;甜菜收购站管理人员叫“糖老虎”。

这六虎挡道,老农民寸步难行。每一只老虎都得罪不起,都要张开大嘴吃人。

生产队淌青苗,卖甜菜,卖化肥前,先要杀羊备酒,送到有关部门,稍微怠慢一些,化肥撒在地里被关了闸;卖甜菜多扣杂;卖化肥没有货。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社员办红白事宴,晚上客人到齐了,饭吃到一半,拉闸停电,赶快骑着摩托送酒送烟赔不是。

由于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正之风盛行。

人们在爬山调中唱:

骑着摩托捎着羊,

村村都有外母娘。

天天过大年,

夜夜入洞房。”

在改革开放时期,爬山调二人台有了更高的发展,出现新的高潮。如久唱不衰的《夸河套》,王占昕的《王婆骂假》是风光了一时。还有刘桂珍,李虎,樊二板女,刘爱等人,影响较大。

二人台的艺人在旧社会里,被人看做下九流,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生活上更加艰难凄凉。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为了活命到处奔波

清末民初,二人台老艺人有:荣双羊(蒙古族)、何三旦、张根锁(锁锁旦)、刘二秃、樊二仓(白灵旦)、宋其子、闫三旦、润其子、高四、梁二、巴根海、毛扣子、挨元子、朱银全、计子玉、樊六、贾红红(揪心旦)、刘银威、高金拴、赵士元、任锄勾等。 

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使二人台成为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争芳斗艳。孙兰娣演唱的《小尼姑思凡》、玄克英和玄秀英演出的《 打秋千》被中国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广泛发行。如:王美仙、王二富(笛子)赵旭东(扬琴)、李贵章(四胡)、康建喜、刘建忠等,这些演员多数被吸收为盟(市)和县专业演出团体的演员和演奏人。

我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内蒙古人民的活宝。

  

河套诗经【三】爬山调与二人台艺术特色

  

无论爬山调还是二人台,它们都属于民歌的范畴。

我国的民歌艺术形式五彩缤纷,源远流长,反映了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人们的社会风貌和风俗人情。

河套地区,随着走西口的人群不断涌入,天南地北的口音,三教九流的渗透,加上原来蒙古民族的长调,给爬山调和二人台清新而又多元的滋养,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爬山调由于世代口传心授,便于演唱,唱俩句停顿一下,一般现成了二行一段体的形式。

每段的每句的字数不定,自由变化。长的每句十六七字,短的六七字。节拍和音韵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如下:

叫一声哥哥呀你不要往我家跑,

我那个没头鬼男人磨快了一把铡草刀。

  

麦子长豌豆园,

想了今天想从前。

  

爬山调多用比兴,或者蝉联,以及叠字重音。都是本地区劳动人民的口语,明白话,清新如白开水,粗狂如二锅头,细腻如蚕丝被。

  

我大我妈爱银钱,

填了枯井没有人可怜。

  

大青山的石头乌拉山的水,

枪崩鬼媒人五雷锥。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穷。

  

可以这样说,爬山调内容涉及天上的鸟,水里的鱼,地上的人。它是情歌,它是恋歌,它也是战歌。

爬山调和二人台都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前者,是民歌。

后者是地方小戏。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作者:关美红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