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5年前的今天,1610年5月11日 (农历闰三月十九),明朝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 都说这个老外很伟大,给中国办了一件大好事,果真如此吗? 每次和外国朋友在一起,总有老外惊讶于我用字母的键盘打出象形文字的汉字。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被老外提出此类弱智问题。无论如何,我从内心里一直感念汉语拼音,可以想象,假如没有它,我们难以如此方便地享受计算机这个现代文明的成果。 但我心中一直想知道,汉语拼音究竟是谁发明的?是中国人还是老外?近日读到一本《传教士汉学研究》的书,才搞清楚了。归纳一下,汉语拼音方案的发明人是两个意大利人——罗明坚和利玛窦,他们的本意是为了学习汉语,没想到成为中国小学生必学的。 中国历史上的汉字注音,除了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直音、反切法外,还有西洋人拟制的汉语拼音方案。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交往的发展,西洋人为了学习汉语汉字,在中国传教,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曾制定过多种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最初给汉字注音是在西汉末期,两个字拼切一个字音,这就是所谓的反切法。如“塑”,“桑故切”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S),被切字的韵母的字音音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 ),那么这个字音就拼出来了,应读为“s ”。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仅有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民格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用了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浯拼音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邮政式和威妥玛式。 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 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牛文改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多次讨论、修订,于1 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并于次年2月,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最后签字者是周恩来总理.这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是教学汉字和汉语的辅助工具,对推广普通话以及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等,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种语言,很难说谁是发明者,但可以说是周恩来总理最后把“汉语拼音方案”国产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