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典籍的记述中,我们大约可知,炎帝和黄帝都出于少典氏,他们长大之后,炎帝在姜水一带发展,黄帝在姬水一带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两大兄弟部落,这两大部落是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源流。 虽然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是兄弟部落,但他们的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炎帝部落以农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而黄帝部落则以渔猎为主,农业采摘次之,故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黄帝部落以熊为图腾,因此黄帝又称有熊氏。 炎帝部落的农业比较发达,故后人多把炎帝当作神农氏的后代,也称炎帝为神农氏。由于两个部落的生活方式不同,故炎帝部落较少迁徙,而黄帝部落则经常迁徙,居无定处。 定居的农耕生活解除了人们常年迁徙的劳顿,又激发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炎帝子孙继承农业生产传统,又有新的创造发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改进工具,观察天象以利农时,使原始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生活用品日益丰富,文化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 因炎帝起于烈山(今湖北随州市),所以烈山氏(又叫厉山氏)成为炎帝之号,《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因此,炎帝部落比其他部落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各部落的首领,炎帝族的活动范围遍及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 炎、黄两个部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合作,也有冲突,甚至是兵戎相见,尤其到了后期,更是冲突不断。 据《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从这则近似神话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农耕生活的部族与游牧生活的部族之间,在史前已经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了。 炎、黄二族在争当盟主上虽然使矛盾严重激化,但对炎帝部落威胁更大的,是来自东方的九黎首领蚩尤。 据说蚩尤兄弟有八十一个,也就是蚩尤是八十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他们身披兽皮,头上戴着用铜铁制作的假面具,拿着自己制造的兵仗刀戟大弩,英勇善战,横行天下,逼迫炎帝部落到处迁徙。 炎帝部落最后不得不退到黄帝部落的驻扎处,向黄帝求援,炎、黄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蚩尤部落。 炎、黄部落联盟在逐鹿对蚩尤进行了反击,黄帝的大将应龙用水灌蚩尤的营寨,蚩尤部落不甘示弱,趁着暴风骤雨之时,偷袭黄帝军营,二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以炎黄胜利、蚩尤被杀告终。 逐鹿大战是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华夏部族,与以蚩尤为代表的东方部族在各自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 黄帝擒杀蚩尤后,各部族拥立黄帝为天下共主,取代了炎帝的部落盟主地位,黄帝顾念兄弟部落旧情,把炎帝分封到到江南一个叫路(今湖南茶陵)的地方。炎帝带领一部分人到了江南,仍然提倡农耕定居生活,教导当地民众耕种,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炎黄联盟在华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以蚩尤为代表的大量东方文化,并使华夏文化与东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种以定居农耕为基础的农业文化,为以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