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虎和孔子长的非常相似,居然也有着圣人的模样。所以孔子很讨厌这个人。 鲁昭公想杀掉季平子,就联合了一些平时对季氏不满的人,一起向季平子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时,三桓中的叔孙氏、孟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果断出兵,帮助季平子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昭公的军队,把鲁昭公赶出了鲁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接着,三桓又立了鲁定公为傀儡国君,继续供他们操纵摆布。 在这次征战中,阳虎执掌着季氏的军机大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阳虎这个人,很不简单。从一个看大门的,做到季氏的家宰,容易吗?季平子掌控鲁国,需要人才,阳虎就是因为才能卓越,靠着才华与实干,功勋所积,做到了季氏家臣中的“老大”。 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没有什么家族背景的人,出生卑微,但是都有着一颗不屈的心,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尽管取向不同。 不久,季氏的掌门人季平子去世了,儿子季桓子(季孙斯)继位。 季平子死的时候,嘱咐阳虎和仲梁怀这两个托孤家臣,要他们好好的辅佐少主。二人都答应的好好的。 但是,季桓子年幼,不能操控家族事务,阳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他想除掉仲梁怀,一个人独霸季氏,就去联络费邑的邑宰公山不狃,公山不狃一开始还不太同意。 一天,仲梁怀陪同季桓子经过费邑时,公山不狃盛情款待他们,季桓子对公山不狃很尊敬,很客气,而仲梁怀却没把他当回时,瞧不起他,不怎么尊敬。 公山不狃脑怒了,立刻去找阳虎,表示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两个实力派人物联合起来,一拍即合,发动兵变,驱逐了仲梁怀,并软禁了少主季桓子。 阳虎要求季桓子授权给自己执掌季氏,季桓子胆小,屈服了,与他盟誓立约,承认阳虎为季氏的代理人。季桓子表面上仍然还是家主,但实际上已经沦为傀儡。 从此,阳虎一手遮天,独大于季氏,在季氏家族中干起“挟天子令诸侯”的勾当,把自己认为靠不住的人,统统踢出了国门。 不久,叔孙氏的掌门人也去世了,儿子叔孙州仇继位。叔孙州仇同样年幼,不能理政。同时,孟氏的掌门人孟懿子也是一样的年轻无能。 鲁国的三桓这三家大贵族,都是幼主在位,不懂家国大事。 这给阳虎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阳虎操纵季氏,很快就控制了三桓。控制了三桓,也就等于是控制了鲁国!连国君鲁定公也要听从他的,整个鲁国的政令,居然都是从他这个“小人物”那里发出来的。 既是英雄操纵了时势,也是时势造就了英雄。 这个“小人物”比一个国家的国君还要牛! 孔子把这种现象称为:“陪臣执国命”。 所谓“陪臣”,简而言之就是臣子的臣子。季氏是鲁国的臣子,阳虎是季氏的家臣,也就是鲁国国君臣子的臣子。居然由这样一个身份低贱的下级人员,控制了君王,执掌着鲁国的国命。 此时的孔子还没有做官,他正带着一帮弟子们整理《诗》、《书》、《礼》、《乐》,他的弟子日渐增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孔子为什么不做官?因为他瞧不起阳虎。 是瞧不起他的才能吗?可阳虎的才能远胜于常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是瞧不起他的品行吗?或许有一些,但阳虎的理念与孔子不同,他也有“忠”的一面,却没孔子那么迂腐,阳虎曾说:对于贤明的主上,我们要忠于他,铁了心跟着他干;对于昏庸的主上,我们要搞他的鬼,甚至取代他! 归根究底,还是瞧不起他的身份。你一个低贱的下人,居然能够呼风唤雨,指挥国君,这不都乱套了嘛。出身低微,还不老老实实做人,也就僭越了礼法,背离了正道。就鄙视你这种人! 所以孔子不做官。讨厌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