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说一说文化的本质

时间:2012-12-25 19:31来源: 作者:松下童子 点击:
很久以来,淡化了关注时事,宁愿沉陷繁琐,习惯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日子如白驹过隙,去年的台历尚没翻完,新的又来了。人在乡野,纵然奋力呐喊,回声依旧空茫。还有什么意味呢?!所谓文化,离人性的本真似乎越来越远了。 偶然清理报刊,一则新闻跃入眼底。

  很久以来,淡化了关注时事,宁愿沉陷繁琐,习惯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日子如白驹过隙,去年的台历尚没翻完,新的又来了。人在乡野,纵然奋力呐喊,回声依旧空茫。还有什么意味呢?!所谓文化,离人性的本真似乎越来越远了。
  
  偶然清理报刊,一则新闻跃入眼底。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均做客央视《新闻1+1》,解读发生在郑州的两起农民工冻死事件时,始终面带笑容,引发网友批其“冷血无情”。其回应道:“自己面相就是如此,与对此事的态度无关。”身为中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秘书长、研究员,唐先生自然算是位文化人。其平日常开笑口,原本无可厚非。何况,冻死的不过是区区两名农民工,并不是唐先生的骨肉长亲,犯不上饱含热泪,如丧考妣。如此一来,唐先生应算是名实诚人。
  
  然而,其端坐央视,面对海内外观众,讲的又是什么呢?唐先生引经据典:“《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农民工出来打工挣钱,两者目标相冲突,故不属于被救助人员。”出自权威之口的话,轻轻推掉了社会对冻死农民工应承担的责任。言外之意,两位农民工死的不冤。最多是《办法》存在问题有待修改。多么令人寒心的言语?!其竟然代表了当代高层文化界的水准。请问唐先生,属于救助范围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否全部得以救助了呢?若答案是肯定的,为何街边常现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如没有完全被救助,那么《办法》某程度则有一纸空文的嫌疑了。
  
  郑州桥下冻死的农民工,并没贴“农民工”的标签吧?!即便如此,对弱势群体出于社会的良心,救助部门也应施予援手,尽量减少类似丑闻。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凄厉冷风中被冻死的过程,究竟是何滋味?!为了生活,他们抛家舍业,远离贫困却温暖的家园。不知辞世前是否想起了故乡的亲人?但肯定对冰冷人间充满了绝望和激愤。这些自然非唐先生的责任。你西装革履、锦衣玉食、满脸堆笑,岂能换位农民工的思维。只是想说,唐先生的轻描淡写,湮灭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良心。
  
  无独有偶,11月19日在北大百年讲堂,知名学者于丹要代表学子重弹心灵鸡汤式的论调,被观众轰下了台。此事的导火索,真是其抹胸小短裙、黑丝袜、黑高跟么?非也!当中华民族处于改革的攻坚关头,就有批人滑舌利口,跳出来曲解经典,漠视现实,误导民众。于代表性名言:“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由此推论,冻死的农民工心理存在极大缺陷了。谁让他在寒冷冬夜无法感觉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呢?!众所周知,于擅长堆叠诗词丽句,却少言及民间疾苦。其走上神坛,攫取极大利益后,便越来越像名出色的评书演员了。某角度言之,于女士遭遇的尴尬,是北大学子的觉醒,也是意料中的事。
  
  由此,联想起位叫李银河的社会学家。11月16日,其在博客发表了《看习近平就职讲话有感》的文章。李偌大年纪,屈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向来以鼓吹性自由著称,不能不算没文化。其认可习总讲话之余,不忘贩卖她的老本行。性作为人文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永远值得探索、研究和完善,此点毋庸质疑。在这人欲横流的世界,事实告诉人们,该行为还不开放么?!对了,李是侧重研究同性恋、虐恋等畸形心理的。如罗素对之持种宽容悲观的态度。但李女士试图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如此推波助澜,不遗余力,究竟要将人的理性引向何方呢?!
  
  有些时候,善良的人们,容易被权威人士的光环所迷惑,往往忽视文化背后隐藏的东西。其实,唐先生、于李女士只是信手拈来的几个例子。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违背了人性注定是偏颇的。因为文化的本质是种社会良心,意在激活人性中的真善美,使人类少些丑陋与伪装,多些光明和健康!如此而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好妈妈 好榜样:成为育儿百科专家

作者:慧心

当你把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时,你就承担了一份做母亲的责任,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并不是每个女人天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