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高与卑微之间——从王亮小说《漩涡》看艺术的真实

时间:2012-08-10 20:07 来源: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龑 王祚昌 点击:
一 国人的审美情趣,总是最终导向真情实感的,总能听到街头巷尾的关于文学艺术的这样的评论(加引号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专业的评家们的评论),这个故事真是乱弹琴这画一点都不像这音乐太吵啦 当代的文学艺术,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突飞猛进,在商业化运作

  一

  国人的审美情趣,总是最终导向真情实感的,总能听到街头巷尾的关于文学艺术的这样的“评论”(加引号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专业的评家们的评论),“这个故事真是乱弹琴”“这画一点都不像”“这音乐太吵啦”……

  当代的文学艺术,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突飞猛进,在商业化运作中,以不断变化的形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感觉器官。这被人称之为文学艺术的浮躁,从“戏说”历史到“恶搞”名著……

  当代文学艺术就是这样,离真实越来越远啦!

  二

  当代文学被“真实”的问题,折腾得精疲力竭。艺术家们总是在怀疑自己的眼睛,总是在怀疑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是否“真实”。真诚的艺术家们总是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才能看见“历史的真实”,才能认识“现实的真实”。当代文学的前辈 们大抵就在这不断重新认识中,完善着自己的文学生命。

  这样的时代终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结束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终于随着经济体制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变得清晰起来,甚至让人觉得就像百年奥运的梦想一样,已经变成了现实。

  一切似乎都真实地摆在了艺术家们的眼前,没人再告诉他们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本质。没人再提供观察生活的眼镜,甚至显微镜,望远镜。于是乎,艺术品的生产者们,开始按照自己眼见得真实和商品生产的规律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品生产。如果说各种文学评奖活动,远没有达到艺术商品生产者的目的的话,那么,爆炒的影视大片和欲与好莱坞媲美的高票房,确造就了艺术商品的一个个奇迹和神话。

  三

  学生总是痛苦于作文,从小学直到大学。

  辛勤的园丁们总是忠实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他们总是充当着学生们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眼睛和大脑,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到情景细节的描写,篇章结构的安排。

  应该说,这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症结所在。这就是有高考阅卷老师发现,一个考场三十篇作文中,会有二十多篇父母残疾(或亡故)的悲情作文的原因吧。

  王亮的小说《漩涡》摆在案头上,先是他的成长经历让我感动,作为一个80后的大学生“村官”,钟情于文学写作,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这在浮躁的世风之下,在被金钱利益裹挟的艺术品生产领域中,无疑是一股清爽的空气,难怪原永州市文联主席胡功田先生欣然为之作序。

  断断续续读完小说,用较专业的眼光看,觉得小说还十分幼稚,斧凿之处颇多,可锤炼之处也是不少,然而……

  四

  小说的主人公王先文,是生活在一个叫叶城的中学教师,当然属于卑微之类的人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是底层社会,毕竟一千多元的月工资,奠定了他区别于在贫困线上,上下倒腾的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他是一个大学生。“以前自己也想过当个官,可大学毕业后分在叶城中学窝了这么多年,什么斗志也没有了。想到读大学时的激扬,和同学们的高谈阔论,那时候的理想,说以后怎么怎么样。现在回忆起来那种理想与现实相差太遥远了,现在什么都不敢想了,胆子也小了,就守着个编制不敢放弃。是庸俗了还是明智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为了什么活着。一天就是上班、下班、回家、睡觉。我是不是变了,人家说年纪大了就会变成这样子,这叫规律。”

  不管我们怎么给王先文的生存状态定位,但可以肯定,卑微的心理状态是可以肯定的。

  曾经的理想丧失了,虽然“当个官”并不算远大的理想,也不高尚。现实的生活让他什么都不敢想了,胆子也小了。这比起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起起落落的弄潮儿们,的确是渺小了许多,也显得卑微了许多,但其真实存在是不容否定的。

  这种小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五

  小人物有小人物生活的逻辑。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叶城摇篮技校招生处的胡主任向王先文等初三班主任老师用钱招揽学生的故事展开的。这样的故事还很少进入文学大家们的“视野”,然而在我国大量中小城镇中,却是存在有一段时间了,被人戏称为“卖学生”。它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胡主任说:“每年有多少学生是挤不过高考独木桥的,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初中毕业就推介到技校学一门手艺,一两年就能出去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有待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研究。但王先文似乎不太同意。

  “成了,一个这个数”,张开的五个手指向王先文报出了“卖学生”的价格。一个学生五百元,这几乎是王先文工资的二分之一。虽然王先文“犹如一条丧家犬”一般逃出了酒店,但从这里开始,王先文的生活便陷入到了一个又一个漩涡之中,从此再也不能平静。

  学生刘虎的母亲这个热情的小摊贩送给王先文的一大兜白菜,让王先文夫妇好一阵叹息挣钱的不容易。

  散会回家的路上,王先文幸运地拾到了六张“老人头”百元大钞,让王先文夫妇看了放,放了看的折腾了半宿。

  没有楼道灯的黑暗,让王先文的妻子摔了个“浑身是伤”,岳母大人的埋怨让王先文生出“没钱过的日子确实很无奈”的感叹。

  几年前岳父生日的礼钱,让王先文在妹夫面前的颜面扫地,更是让王先文感到尊严与面子的尽失。

  以后的上省城,认识按摩女菊花,巧遇女同学琴芳等等,都在充分展示着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现实,这就是:钱是生活的最基本的逻辑。

  这卑微吗?

  六

  钱成了小人物们生活的中心话题。这对于当今那些(当然不是全部)百万甚至亿万富翁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早就忘记了创业初期那种整日戚戚于几十、几百元钱的日子。也对于那些每日计算着收入与支出的社会底层的贫困者来说,简直是滑稽可笑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于思考在自己劳动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挣钱的方式。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对于钱的现实态度。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的小人物,遇到了历史造成的巨大尴尬的处境,观念上的铜臭与现实中钱的重要性的严重冲突。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辉煌。在明代就开始出现了的商品经济萌芽之后,却因为缺乏科学技术的革命性推动,而逐渐落后于后起的西方,甚至酿成了百年屈辱的近现代历史。

  民族衰落的历史与民族复兴的理想,成了自一八四零年以来所有中国人看到的现实和成长夙愿。改革开放造就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在人们还未来得及准备的情况下,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开始变成了现实,这在世界历史上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时空前的历史进步。

  然而,小人物是怎样适应这种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变革呢?

  七

  小人物的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然而,尽管钱(经济学家称之为货币的这种东西)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基调,但他们对待钱的态度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那天学校开完会,王先文在办公室整理完资料,很晚才往家里去。而“财运”就在巷子口等着他,他拾得了六百元钱,这便在他的心中泛起了涟漪,书中写到:

  “600块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可以抵我半个月的工资。哪个人掉了钱知道后肯定很着急,我在那里等了一段时间,希望碰上掉钱的人,把拾得的钱归还给他。”

  等到街灯亮了,晚风带来了凉意,他忽然掉转了思考方向:

  “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上次自己掉了300元钱有谁拾到还给了我,还是在办公室掉的呢,办公室不都是几个熟人吗,有谁好心的问过,肯定把钱塞进腰包偷着乐了。”

  老婆打电话催王先文回家吃饭了,他决定不再傻等了,然而他必须要有不再等失主的理由。

  “或许掉钱的本来就是个大老板,这点钱还不够他塞牙缝呢;要不掉钱的人到现在还没发现;也有可能是觉得掉了钱就是自己倒霉,没有希望找回来了。”

  这段看似平常的内心自白,层次鲜明而又精准地刻画出了像王先文这样的小人物们对待钱的态度。这财神菩萨照耀下的意外之财,其实正是王先文们小人物的道德底线之外的不义之财。因此,他的第一感觉是替掉钱的人叹息,因为他们知道,掉了钱的人也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小人物。

  然而,王先文并没有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向着崇高的道德境界前进,前引第二、三段,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到这思想背后的潜台词,自己掉钱的经历,当今掌握财富的大老板以及不希望找回丢失的钱的倒霉蛋,都将王先文拉向另外一个方向。

  他是卑微的吗?

  八

  王先文的思想仍在继续,并向着更广阔的社会伸展。

  “……这是什么年代好心人不得好报的事多得很,弄不好地话你把钱还给了丢钱的人,他不仅不谢你反过来还咬你一口,你本来捡到600块钱他硬说自己丢了1000块钱,到时候还够自己受的,真的碰上不讲道理的人,你就是全身是嘴也说不清。”

  这一段内心的独白,我们今天的人应该是很熟悉的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实,让许多现代人害怕做好人,害怕做英雄,更何况是王先文这样的小人物,是六百元钱这样不起眼的小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像他们那样——敬业·爱岗·奉献

作者:吴伟丽

录了现实中比较突出的敬业榜样、爱岗榜样、奉献榜样的故事。…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