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谈一谈美学的人文品质

时间:2012-04-24 19:38来源: 作者:飞身抱月 点击:
一个美字,鲜活了古往今来多少生命!美本是源于自然,感于心里,射于外物,而中转站的心,才是美之为美的神经中枢,决定美的有无、层次。本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无处不美,浑浑然感于天地人,则美自生,不必刻意,更无需矫情。可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

  一个“美”字,鲜活了古往今来多少生命!美本是源于自然,感于心里,射于外物,而中转站的心,才是美之为美的神经中枢,决定美的有无、层次。本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无处不美,浑浑然感于天地人,则美自生,不必刻意,更无需矫情。可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更高的美,就有人专门来研究她,于是,把审美作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应运而生。
  
  美学是人文群科中璀璨的明星,其光芒照亮着诸如文学、艺术等等领域,吸引着无数学者为之倾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不言大美却无意义。终极而言,美的产生实际上关涉天人之际,美的价值完全以人的完善为旨归,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极具原初的人文品质。
  
  美学的人文品质主要体现在:
  
  一、人类天性的独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人类的优秀品质不止爱美之心。美学的最大功绩在于为爱美之心做了理论上的充分发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学是爱美之心的一枝独秀。爱美的古希腊人早就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把人称作“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启蒙运动把人置于上帝的地位。美学从1750年诞生之日起就是人文主义的金字招牌。它不仅把审美文化的人文精神推向极致,而且把启蒙运动从宗教神学那里夺来的桂冠戴在人类的头上。美学学科的几位巨擘为此做了不遗余力的开创工作。鲍姆嘉通把感性学的天地统统划归美学。康德为审美主体做了大量的先验预设。黑格尔为审美理性做了精心的外化。席勒把美育提到了准宗教的位置。费尔巴哈倡导以审美推广爱的宗教。马克思非常推崇爱美者的美的创造。不难看出,美学学科本身就是人类爱美之心的独白。它至少在经典思想家的笔下道出了一个心声:美学意味着人类独尊。从表面上看,人类独尊有人性本善的思想作为其内在的支持,但是在事实上谁都无法剔除人性之恶,也无法从根本上克制人欲横流。人类当然要有尊严,但是这种尊严应是有条件有节制和有保留的。无条件、无节制和无保留的独尊,其后果不堪设想。因而美学的人类独尊或多或少暴露出该学科在人文品格上的稚嫩性。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则表现得比较审慎,他们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知道“天地间,人为贵”,但同时并不低估宇宙间和社会中的其他神圣事物。美学学科对人类爱美天性的独尊和对人类善根的独靠,披露出了可爱和可怕的学科稚嫩。
  
  二、审美文化的升华
  
  美学是审美文化的升华。如果说审美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雅化,那么美学不仅继承了雅化传统,并且在理论上对雅化过程做了高强度的整合。首先是极力强调一个真字,以真理的名义昭示天下;其次是将求真推向科学的规范和学科的自明性;其三是用真实性为唯美和泛美思想扩充地盘,将审美的合法性伸向万事万物。这一套高强度的整合确实有其去伪存真的积极价值,但是真作为理性主义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和它在现实事物中一样,都有一个如何恰当把握的尺度问题。审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本身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贵族化倾向,美学对雅化传统的高强度整合把尊真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统绪似乎是一种公正——真对人人平等,实际上只是雅化基础上的逼真,本质上属于贵族化倾向的登峰造极。离本讲真,失其圆通,科学观物,也欠其“正”。在审美和审丑问题上不可少真,但是也不能过真,更不可将审视对象连同审视本身一揽子地铰入科学之真。因为审美和审丑问题是一个和合价值和中庸取舍的人文情感领域,重要的是正而不是真,而且美学和丑学在本质上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科学,过真失正,过于科学就没有人文,人文失却,遑论美学。美学与真实、与科学有一定的公度性,但是其根本的人文禀性与纯粹理性之真有一定差别,与完全科学之实也有所不同。它的基点在正,核心在中,境界在和,功德在善,而审美文化偏张则为真失正,为雅失中,为贵族化的唯美倾向失和,为高强度的兼并而失善。它的真、雅、贵、强并无大错,甚至可以看作审美文化的优根性,但是中肯的精神毕竟是该学科应有的品格。学科板块过强,只能同化不能顺化,终非美学之福音。
  
  三、历史时空的补缀
  
  美学尊真,必然尊史,因为历史是人类与人文时空打交道的一条基本途径。西方史学一向尚真,尊真的美学在史学之真的向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历史是真理之川流过错误河谷的痕迹,也是人类记忆对遗忘的抗争,史学本应在这两个方面都应有所反思,但是西方史学实际上只做了一半——对遗忘的抗争,而忽略了另一半——对历史川谷陵替之误区本身的界外的思考。美学尊史,接受了西方史学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说西方史学紧抓记忆以对抗遗忘,那么美学则把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作为人文秀出的工笔重彩。换言之西方史学在真理之川的断带和岔口上寻找真理不败的理由,美学则在文明的破绽和裂隙上添加漂亮的补缀。发人深思的是,中国古代哲人所谓“文胜质则史”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史的三重含义和背反的吊诡。史是文之胜出,史就是“饰”,夸在其中;史是质之遮蔽,史就是“使”,由从史出;史是持中守正,史就是庸,美节制也。西方史学家和美学家可以找出众多的理由解释和补缀历史时空的裂缝,却无法跳出川谷陵替的迷宫和错上加错的怪圈。诸如,人类越追求美,人文品质越失落;越创造美,越趋于美的异化;越想永恒,越难逃速朽;越把持主流话语,越失却学术本真;越坚守人类中心,越显得人而不人。这些问题决非尊真尊史的西方史学和美学观念所能独解,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借鉴“他者”思考的向度,在珍视美学补缀时空之品格的同时,积极汲取不同于西学的异质文化的优点,如孔子史论、诗论、美论的有关方法,甚至可以创辟界外思考的超常规视域,消弭美学尊史的盲点。这将是对美学顺史的肯定,也是对其过于尊史的矫正。
  
  当我们在圆观宏照中洞幽烛微,就会发现美学的人文品位辉煌在于三尊:尊人、尊真和尊史。其所失则在于忘记了应有的分寸。从而由三尊导致三过:过人、过真和过史。过于人类,显示出美学在人文质地方面的稚嫩性;过于逼真,包含着美学在理性轨道上的唯科学主义倾向;过于尊史,透露出美学补缀历史裂隙的缪斯功能。美学之所长在三尊,其局限也在三尊。尊者,遵也。由尊入过,遵有余而失其正。“过犹不及”,此之谓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小五义:忠贞爱国又执政为民的清官

作者:石玉昆

书中以襄阳王赵珏因抱恨前仇,招兵买马,阴谋造反,天子旨准钦差颜按院大人奉旨查办为主线,主要讲了各路英豪纷纷效忠…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