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和无形的,谈一谈中国男人的辫子
时间:2012-03-04 23:13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 丝雨 点击:
次
有形的辫子没有了,无形的辫子如阴影般还在男人们的头上笼罩,自己没有辫子热衷于找对方的辫子,辫子依然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远的不说,文革中互相揪对方的辫子至对方于死地达到了登峰造极。目前这网络闹腾得,方舟子不是正死死地揪住韩寒的辫子不放么?
我一向不喜欢看清宫影视剧,搜索到这样的频道总是快速闪开。特别反感男人那半阴半阳的头上垂着一根大辫子,与女人平分秋色。辫子坠在男人的背上压弯了多少中国人的脊梁,梳辫子,洗辫子,护理辫子.....耗去不少男人的精血,以至于萎靡不振,阴盛阳衰,让女流之辈的慈禧太后一手遮天,干出了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勾当。中国的奇耻大辱,当从慈禧开始。
辫子在男人们的头上到底盘踞了多少年?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弄明白了男人的辫子这一独特的风景线在中国历史上的来龙去脉。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那时的汉人头上扎个髻,如现在少女们的马尾辫,很有些神采飘逸的味道,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可看见这样的身影。满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为了方便骑马,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进入关内,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不得违抗,否则杀无赦。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他们把剃发蓄辩作为一种效忠皇帝的标志。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剃发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情感,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脑袋也不愿留辫子,于是演绎出了不少的民族悲剧,一条辫子催生了多少血雨腥风的故事。
满人统治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皇威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全中国男人共同的风气。人们开始接受辫子,喜欢上了辫子,讲究护理辫子。从此,中国男人前额头发剃光、脑后留长辫的怪异发型引领潮流三百余年,“旗袍”这一旗人的服饰也随同风行起来。官宦人家及纨绔子弟在辫子上下功夫,在辫梢以各种装饰招摇过市,一根油亮水滑的大辫子,在当时是时髦的象征。
康有为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向皇帝奏请断发剪辫的人。
鸦片战争后有许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他们同时也耳濡目染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怪异的装扮不为欧洲人接受,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被西方人蔑视为“猪尾巴”。为了改变这种受歧视的状况,有些留学生把辫子盘起来;激进的如陈独秀、邹容等干脆把辫子剪掉了。有的人久不洗发,变得臭不可闻,操作机器时辫子也容易引起意外。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子不利于打仗、不便用于机器、不利于卫生,且为外人耻笑,主张剪辫断发,以“振国民之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留学生归国,又把剪辫穿西服的新风气带回了国内。剪去辫子成为一种时尚,它象征着人们告别腐朽,迎接新生的到来。孙中山在大总统令中规定中华民国的公民必须剪除辫子。剪辫子代表共和,留辫子代表保皇,至此,剪辫留发成为一种严肃的政治选择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迫不得已的也剪除了象征大清国的辫子。由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条男人辫子,在中国近代历史特定的环境下,渲染了三百年的时光,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改变。
相当长的岁月里,西方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奇特的民族,男人们的剃发、蓄辫、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三寸金莲,长期给漫画家提供素材。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初,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长袍马褂当成中国人独特的形象,以猎奇作为来中国旅游的广告。
关于辫子的历史,被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玩了近三百余年。
有形的辫子没有了,无形的辫子如阴影般还在男人们的头上笼罩,自己没有辫子热衷于找对方的辫子,辫子依然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远的不说,文革中互相揪对方的辫子至对方于死地达到了登峰造极。目前这网络闹腾得,方舟子不是正死死地揪住韩寒的辫子不放么?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