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璋:论董仲舒对儒教的建构─以治水之术为例
时间:2010-11-04 22:31
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中国思想论坛
点击:次
摘要:在农业社会,必须依赖水的灌溉才能使谷物丰收,国泰民安。水过多则泛滥成灾;水过少则干旱连陌,过犹不及而为害则一。古代大禹治水,功名盖世,商汤求雨,以己身为燔祭,孟子则有时雨之喻,荀子则不废求雨之祭,董仲舒亦有治水之术,遍及春、夏、秋、
摘要:在农业社会,必须依赖水的灌溉才能使谷物丰收,国泰民安。水过多则泛滥成灾;水过少则干旱连陌,过犹不及而为害则一。古代大禹治水,功名盖世,商汤求雨,以己身为燔祭,孟子则有时雨之喻,荀子则不废求雨之祭,董仲舒亦有治水之术,遍及春、夏、秋、冬,甚至有求雨、止雨的步骤、仪式和思想,本文即是论述董仲舒在治水方面的成果。身为儒者的董仲舒,不只有儒学思想天人感应的开拓,又在止雨、求雨的宗教祭典和仪式上有所建构,并亲自实行,是儒家走向儒教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指标性人物。
关键词:求雨、止雨、龙、巫、尫
前言
当我们提到儒家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以儒家为一个学派,称之为儒家,以其学为儒学。但近来的学者研究则以儒家不只是一个学派,他还是一个宗教,称为儒教[1],就像道家是一个学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佛学是一个哲学思想、宗教思想,而佛教是一个宗教,而基督教的士林哲学(神学)既可在哲学史上占一个份量,却也不妨碍基督教是一个宗教。儒家亦然,既是一个哲学学派,也是一个宗教。本文即是以汉朝的大儒者董仲舒为例,论述其治水之术,其实正是儒家在宗教仪式上的发展与实践,而并不妨碍董仲舒是一个儒家的学者,本文中的治水之术指的是求雨和止雨的技术和仪式。
一、董仲舒之前儒家与治水相关的资料
(一)大禹治水的神话
以孔子为创始者的儒家,一向尊重大禹,孔子说: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夫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在《论语》中以禹为圣人而尊崇之,至于大禹治水则见于其它典籍。扬雄的《法言?重黎》篇说:
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
李轨注:
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禹自圣人是以鬼神、猛兽、蜂虿、蛇虺,莫之螫耳,而俗多效禹步。[2]
以上是说明大禹治水,涉山川,在环境极为恶劣之下工作,以至于足部受伤而成为跛者。
(二)商汤求雨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圣王,典籍上也记载商汤求雨的事迹:
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下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敝,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墨子?兼爱下》)[3]
在大旱灾时,商汤以开国天子之身,亲自下诏罪己,而且把自己当做牺牲品,献给上帝鬼神,以取悦于上帝鬼神,使人民免于干旱之天灾。许多人类学家都认为汤把自己当做牺牲品去求雨,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祈求降雨的巫术,而商汤本身是一个巫师[4]。
裘锡圭先生指出,在上古时代,由于宗教上或习俗上的需要,地位较高的人,也可以成为牺牲品,而且商代焚人为牺牲以求雨的现象在卜辞中并不少见[5]。
(三)孔子赞美曾点的风乎舞雩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在谈论各人的志向时,曾点的志向受到孔子的赞赏,其中和求雨的祭典有关,孔子问曾点说: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二三子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子所向往的生命境界是在春天,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儿童,参加求雨的仪式,在舞蹈、歌咏中亲近沂水,然而再歌咏回家。孔子赞叹声中与以赞,成说自己也向往这种境界。孔子并未明说求雨的仪式和方法,但是对求雨的宗教活动和生命状态是衷心支持[6]!
(四)孟子的求雨之喻
孟子曾经把人民对商汤等王者的期待,比喻成如久旱之望云霓,用以教导齐宣王应效法商汤,成为人民仰望的时雨之化。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其来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孟子?梁惠王下》)
在残酷的战争攻伐中,孟子劝齐宣王要行仁政,则人民如大旱之望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是孟子用人民渴求时雨解决大旱的心情,来比喻仁政之可贵与圣王之受百姓的欢迎。虽不及于求雨的仪式及祭典,但重视求雨愿望的重要性则是一致的,而举例的圣王,正是亲身求雨为牺牲品的商汤。
(五)荀子对于求雨祭典的态度
荀子主张举行求雨的祭典,但是不主张迷信,荀子说: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荀子?天论》)
荀子是一个无神论者[7],他主张求雨的祭典,但否定祭典中神的作用,而强调人文的作用,他认为祭典中如果承认是神的作用使得久旱得雨,即是凶,如果认为求雨的祭典是人文化成,就是吉,他甚至说不求雨,最后还是会下雨的,在先秦儒家中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二、董仲舒的求雨之术
在先秦儒家中,孔子、孟子、荀子基本上都是赞成在大旱时举办求雨的仪式以治水,但都是在理论上支持,并没有一套实际的仪式设计,但是汉朝的董仲舒则不仅是理论上支持,又发展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仪式,算是接下了先秦儒学的余绪,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春旱求雨
董仲舒认为春天如果遇到旱灾,求雨的方式如下:
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无伐名木,无斩山林,暴巫,聚尫,八日于邑东门之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植苍缯八,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鱼八,玄酒、具清酒、膊脯、择巫之洁清辩利者以为祝,祝斋三日,服苍衣,先再拜,及跪陈,陈已,复再拜,及起。祝曰:「昊天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实,敬请清酒膊脯,再拜请雨。雨幸大即奉牲祷。」(《春秋繁露?求雨》)
董仲舒说明春旱求雨1.县邑在水日要向社稷山川祝祷,人民要祭祀户神,2.不可砍伐名木,不可斩斫山林,以保护森林存木用以成水土保持,到如今科学昌明时代,这仍然是重要的方法。3.宗教祭典的准备:要曝晒巫者,聚集跛子,经过八日在城邑的东门外,建造四通八逹的祭坛,长寛各八尺,插土青色丝绸制成的旗子八面,供奉共工神,选择清洁有才的巫祝,斋戒沐浴三天,陈述祝祷文辞。这是一宗教仪式,而且是以巫者为主要的角色。董仲舒又说明相关的仪式如下:
以甲乙日为大苍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于东方,皆东乡,其间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舞之,田啬夫亦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凿社,通之于闾外之沟,取五虾蟇,错置社中,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虾蟇焉。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服苍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豭猪,皆燔之于四通神宇,令民阖邑里南门,置水其外,开邑里北门,具老豭猪一,置之于里北门之外,市中亦置豭猪一,闻鼓声,皆烧豭猪尾,取死人骨埋之,开山渊,积薪而燔之,通道桥之壅塞,不行者决渎之,幸而得雨,报以豚一,酒盐黍财足,以茅为席,毋断。(《春秋繁露?求雨》)
此段所言先选于甲乙日,造大青龙一条,小龙七条,每条长四丈,放在东方,面向东方,每条龙间隔八尺,八个小孩斋戒三天,穿青衣而舞蹈,有献祭,有巫祝祷,比较特殊的是要焚烧公猪的尾巴,拿死人的骨头埋在土等,有明颢的巫术色彩。最后又述及幸而下雨,要用小猪一,适量的酒、盐、黍来酬谢神明,而且用草织成席子,不可截断。以上是春旱求雨的仪式。
(二)夏旱求雨之术
夏求雨,令县邑以水日,家人祀灶,无举土功,更火浚井,暴釜于坛,臼杵于术,七日为四通之坛于邑南门之外,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之以赤雄鸡七、玄酒,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服赤衣,拜跪陈祝如春辞。(《春秋繁露?求雨》)
夏旱求雨,必须祀灶神,不要兴办水土的工事,夏天属火,故祭以红色的雄鸡也要穿红色的,祝斋三日,赤色的丝绸旗子七面。要拜南方的蚩尤之神。
以丙丁日为大赤龙一,长七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六,各长三丈五尺,于,方皆南乡,其间相去七尺,壮者七人,皆斋三日,服赤衣而舞,司空啬夫亦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凿社,而通之闾外之沟,取五虾暮,错置里社之中,池方七尺,一尺,具酒脯,祝斋,衣赤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豭猪,燔之四通神宇,开阴闭阳如春也。(《春秋繁露?求雨》)
仪式上要在丙丁日有大红色的龙一条,长七丈在中央,红色的小龙六条在南方,每条龙间隔七尺,七个壮年人,斋戒三天,穿红色的衣服舞蹈,司空和啬夫也要斋戒三天,穿红色的衣服站立。建立水池,斋戒祝祷,还要准备虾蟆、雄鸡、公猪等。
(三)季夏旱求雨之术
季夏祷山陆以助之,令县邑十日壹徏市于邑南门之外,五日禁男子无得行入市,家人祠中溜,无举土功,聚巫市傍,为之结盖,为四通之坛于中央,植黄缯五,其神后稷,祭之以母食五、玄酒,具清酒、膊脯,令各为祝斋三日,衣黄衣,皆如春祠。(《春秋繁露?求雨》)
季夏要在山陆祈祷来求雨,市场要迁到南门外一次,男子五天禁止入市场,祭中溜神,不能办水土工事,巫者聚在市场旁,为他们造凉棚,中间建祭坛。插上黄色丝绸制成的旗子五面,祭拜后稷神。穿黄色衣服斋戒三天。
以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于南方,皆南乡,其间相去五尺,丈夫五人,皆斋三日,服黄衣而舞之,老者五人,亦斋三日,衣黄衣而立之,亦通社中于闾外之沟,虾蟇,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如前。(《春秋繁露?求雨》)
要在戊己日制造大黄龙一条五丈,小黄龙四条,各长二丈五,间隔五丈,穿黄色的衣服舞蹈。五个老人穿黄色衣服斋戒三天,凿水池方五尺,深一尺,准备虾蟆。
(四)秋旱求雨之术
秋暴巫尫至九日,无举火事,无煎金器,家人祠门,为四通之坛于邑西门之外,方九尺,植白缯九,其神少昊,祭之以桐木鱼九,玄酒,具清酒、膊脯,衣白衣,他如春。(《春秋繁露?求雨》)
秋天要曝晒巫者、跛子九天,不要升火煮饭,不要制造金属器具,人民祭祀门神。在城邑外西门建祭坛,长寛各九尺,插上白色丝绸旗九面,供奉少昊神。用黍米饭五碗、水、清酒、干肉祭祀,祝斋戒三天,穿白色衣服。
以庚辛日为大白龙一,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于西方,皆西乡,其间相去九尺,鳏者九人,皆斋戒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马亦斋三日,衣白衣而立之,虾蟇,池方九尺,深一尺,他皆如前。(《春秋繁露?求雨》)
仪式上要在庚辛日制造大白龙一条,长九丈,在中央,小龙八条,各长四丈五,在西方,每条龙隔九尺,九个鳏者穿白衣,斋戒三天,并且舞蹈。司马斋戒三天,穿白衣,站着。准备虾蟆,造水池,长寛各九尺,深一尺。
(五)冬旱求雨之术
冬舞龙六日,祷于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无壅水,为四通之坛于邑北门之外,方六尺,植黑缯六,其神玄冥,祭之以黑狗子六、玄酒,具清酒、膊脯,祝斋三日,衣黑衣,祝礼如春。(《春秋繁露?求雨》)
冬旱求雨,要舞龙六天,在著名的大山祈祷来求雨,祭井神,不要阻塞河流,在城邑北门外建祭坛,长寛各六尺。插上黑色的丝绸旗六面,供奉玄冥神。用黑狗六条、水、清酒、干肉祭祀。祝斋戒三天,穿黑色衣服。
以壬癸日为大黑龙一,长六丈,居中央,又为小龙五,各长三丈,于北方,皆北乡,其间相去六尺,者者六人,皆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尉亦斋三日,服黑衣而立之,虾蟇、池,皆如春。(《春秋繁露?求雨》)
仪式要在壬癸日制造大黑龙一条,长六丈,放在中央,小龙五条,长三丈,放在北方,朝北方。每条龙间隔六尺。六个老年人都斋戒三天而舞蹈,尉也斋戒三天,穿黑色的衣服站立。虾蟆和水池也都要准备。
以上是求雨的大致上的要点。至于共同的要点,董仲舒说:
四时皆以水日,为龙必取洁土为之,结盖龙成而发之。四时皆以庚子之日,今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藏慝,女子欲和而乐。
以上是说四季求雨都在水日,制作龙,一定要用洁净的土,建造凉棚,在棚内制造,完成后,把它打开。四季都在庚子那一天,命令官吏和人民、夫妇都要同居在一起。求雨的要领,男子要躲藏,女子要和顺而快乐。
三、董仲舒的止雨之术
(一)当雨太多而泛滥成灾时要举行止雨之术。
雨太多,令县邑于土日塞水渎,絶道,盖井,禁妇人不得行入市,令县乡里皆扫社,下县邑若丞合史啬夫三人以上,祝一人,乡啬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人,里正父者三人以上,祝一人,皆斋三日,各衣时衣,具豚一,黍盐美酒财足祭社,击鼓三日,而祝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嗟!天生五谷以养人,今雨太多,五谷不和,敬进肥牲清酒,以请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无使阴灭阳,阴灭阳,不顺于天,天之常意在于利人,人愿止雨,敢告于社。」鼓而无歌,至罢乃止。凡止雨之大体,女子欲其藏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乐也,开阳而闭阴,阖水而开火,以朱丝萦社十周,衣赤衣赤帻,三日罢。(《春秋繁露?止雨》)
当雨太多了,命令县邑在土日阻塞水沟,封锁道路,盖上水井,禁止妇人进入市镇,要打扫社庙。下县邑如果县丞、令史、啬夫三人以上,设一个祭祝,乡啬夫的官员如果有三人以上,设一个祭祝,里长父老三个以上,也要设一个祭祝,各斋戒三天,准备小猪一只,黍米、盐、美酒祭社庙,敲鼓三天,陈述祝辞。敲鼓而不唱歌,一直敲到雨停止,才停止敲鼓。
祈求社神止下雨的要领是女子要躲藏,男子要和顺快乐,发阳气而闭阴气。闭塞水,而开放火。用红色的丝绳围绕社庙十周,人民要穿红色的衣服,戴红色的头巾,三天才停止。
(二)董仲舒实践止雨之术
董仲舒在江都王的相职中曾亲自实践止雨之术:
二十一年八月甲申朔丙午,江都相仲舒告内史中尉:阴雨太久,恐伤五谷,趣止雨,止雨之礼,废阴起阳,书十七县、八十离乡,及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妇在官者,咸遗妇归,女子不得至市,市无诣井,盖之,勿令泄,鼓用牲于社。祝之曰:「雨以太多,五谷不和,敬进肥牲,以请社灵,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无使阴灭阳,阴灭阳,不顺于天,天意常在于利民,愿止雨,敢告。」鼓用牲于社,皆壹以辛亥之日,书到,即起县社令长若丞尉官长,各城邑社啬夫里吏正里人皆出,至于社,下餔而罢,三日而止,未至三日,天暒亦止。(《春秋繁露?止雨》)
在江都王二十一年八月甲申初一丙午那一天,董仲舒身为江都相,告诉内史中尉,下雨太久了,会伤及五谷,于是设法用止雨的祭典和仪式,经过三天全国官吏、人民都努力照着董仲舒的要求去做。公文到逹时,发动县社令长,如丞尉官长、各城邑社的啬夫、里吏正、里人都出来到社庙祷告,三天才停止,如果不到三天,天气就晴朗,也停止祷告。
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董仲舒的治水之术有以下的要点:
一、水太少,以至于干旱,则行求雨之术,水太多,导至泛滥成灾,则行止雨之术,雨不多不少,合乎中庸之道,则国泰民安。
二、求雨的祭典中要祭拜屋内之神,也要拜屋外的大神,例如
(一)春旱求雨,县邑要拜社稷山川,家人拜户神,屋外要拜共工神。
(二)夏求雨,家祀灶神,屋外拜蚩尤神。
(三)季夏拜山陆之神,家人拜中溜之神,屋外拜后稷之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