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近期电影市场呈现出屌丝心态的流行

时间:2013-04-02 11:16来源: 作者:我说话话说我 点击: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年轻人或者一些社会地层的人找不着位置,我刚才讲葛优是一个时代,但那是一个我们在精神上还觉得自己很富饶的时代,在美国也有所谓垮掉的一代等等,其实都有屌丝性。但那时候「邦迪克莱德」这样的电影还带有一定悲剧性,所有悲剧都有建设的

  下文为近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的影视大讲堂主题发言录音整理的部分内容,供参考。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贺岁片刚刚落下帷幕,实际上很多东西可能还来不及反思,下面的发言可能观察的成分会比较多,反思的成分比较少,也特别高兴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各位老师同学一起来分享或者来分析一下当前贺岁片或者贺岁档的现象。
  
  我今天集中说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贺岁档现象观察,主要是客观一些现象和数据。第二个谈今年的贺岁档文化现象。我看了一下,上次大讲堂已经讨论过《泰囧》,但是我想那次《泰囧》更多的还是从创作角度分析,我今天也会结合作品来谈谈,屌丝文化现象。今天我自己在微博上也公布了一下,这个主题。我想谈谈屌丝文化如何体现在贺岁电影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重大的影响。第三个我要谈谈贺岁档电影的多样性和观众的分化现象,最后谈一点对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些思考,大概是四个方面问题,争取在半小时左右结束。
  
  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贺岁档其实是我们从香港引进过来,香港可能是从圣诞片引进过来,从圣诞档引过来。内地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现在差不多15年左右的历史,经历了从贺岁片到贺岁档到如今的贺岁季的演变。最早的本土贺岁片就是冯小刚每年的一部喜剧片。贺岁档开始于2005年前后,贺岁期间大概有两到三部有影响的商业电影。比如说像《投名状》跟一部冯小刚电影同时出现在一个档期。当时大家都还很怀疑,同样一个档期出现两部商业大制作电影能不能够被市场接受。从那一年开始,发现贺岁档期已经完全可以容纳两部以上的超级电影。到现在这两年,我们都把它叫做贺岁季,今年我们统计的贺岁季有多少时间呢,大概88天,基本上是3个月一个季。88天放了62部新片,这62部新片创造了62亿电影票房,平均每部电影1亿,月均超过20亿电影票房。去年全年月均票房大概在14亿人民币左右,总票房是173亿。但贺岁档明显高于其他放映时间平均30%以上,在88天当中出现了两部超过10亿票房的国产电影,这是过去不能想象的事情。一部电影票房就高于10年前市场化改革初期的全国所有电影的票房之和。2002年我们8亿票房,进口电影和中国电影加到一起。经过10年的改变,不仅有两部过10亿的电影,62部电影当中12部超过1亿票房的。2008年之前,全年也没有到过12部电影能超过1亿票房。这个数据反映的是什么呢?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的确确被培育出来了,而且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高涨。62部电影创造62亿票房,表述了电影市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实去年电影票房的走势如果不是对进口影片的配额、档期和发行有所限制的话,暑期档也会出现月票房超20亿的高峰,去年我们市场的吞吐量完全能够到200亿票房。
  
  过去几年我们市场通常有两个电影票房高峰,一个是暑期档,一个是贺岁档。早一年暑期档的票房总量甚至高于贺岁档,但是2012年整个暑期档跟第一季度,二季度相比,几乎没有明显改变。大家也都知道,主要原因是因为影片供给不足,整个暑期靠《画皮》支撑了几乎两个月,由于没有进口电影,又没有能够替代《画皮》的国产电影进入市场,整个暑期档非常疲软,损失不少于20、30亿。大家预测说,今年的中国电影,如果影片供给正常的话,肯定能过200个亿。市场已经完全有这样的消费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市场需求是旺盛的,现在关键是供给,就是有没有足够影片供给给这个市场,如果能够有效供给,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是可以预期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贺岁档市场观察。
  
  第二,贺岁档影片风格类型的多样性。今年贺岁档有62部影片,显示给我们特别可喜的一点,就是影片类型的丰富性和观众趣味的多样性、多层次性,这一点是前所未有的。早些年贺岁档,基本上靠几部纯商业性电影堆积起来票房规模,但是这一年62个亿的票房却来自一批差异很大的影片。尽管有很多人说《一九四二》不到4个亿,《少年派》不到3个亿,觉得很遗憾,但大家知道这3个亿4个亿放到前一年都可能是票房冠军和亚军。这个观众规模意味着我们已经有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观众,完全可以去接受这些艺术品质非常精良,而且商业趣味没有那么强烈的多样化的带有不同艺术探索和社会思考的电影。其实虽然看起来好像冯小刚失去了他票房冠军的位置,但是我觉得恰恰是这些电影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电影观众的变化和成熟。
  
  实际上在全世界这种优秀的,在思想性、艺术表达和个人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电影,要想跟什么《变形金刚》、"007"这种电影去比,是很难的。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这样。但是我觉得中国市场非常可喜,就是这样一些电影也仍然有可观的观众群。《少年派》在中国市场赢得的结果比美国市场上都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电影观众在成熟,而且这个成熟不仅容纳了不同的电影,而且观众中有相当规模的人群去看了不同的电影,包括《一代宗师》、《少年派》、《一九四二》等。我们不能期望今天刚刚培育起来的观众全部都能够接受这么一些电影,但是我觉得有几亿观众票房的规模已经非常了不起。毕竟大家都知道,5年以前我们一年的观众人次才一亿多,到去年我们达到了接近四亿七千万,短短几年时间扩展了3倍的观影人次规模,你不可能指望这些刚刚回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就已经能够接受一些品质很高,商业气息没有那么足,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的电影。媒体爆《悲惨世界》票房不行了,其实我前天去看《悲惨世界》的时候,发现影院里面大厅还是基本满座。而且出来大家从影院出来都赞不绝口。这说明中国观众群的确在成熟。甚至有些观众反而对《泰囧》受到欢迎感到不解,觉得中国人素质太低,上升到民族素质的这个高度在进行批判,觉得看《泰囧》简直是丢中国人脸。当然《泰囧》并不是这些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低俗。中国观众也是多样化的,这为中国电影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我特别觉得可喜,一些很有成就的导演愿意去拍自己喜欢的和愿意表达的电影,而不是去拍仅仅只有投资人感兴趣的电影,我觉得这体现了艺术家对市场对观众一定程度的信任,就像冯小刚虽然在票房上也有一些失落,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体现了他们对观众市场对社会的信任。
  
  观众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不仅接纳了不同电影,而且表现出对同一部电影完全不同的评价。《一代宗师》,包括《少年派》都引起了完全不同的评价。《少年派》因为是李安拍的,批他的人多少心理犯点怵,没那么有底气,但事实上刚刚看完《少年派》的时候,有好多人说这电影看不明白,觉得这个电影拖沓,觉得李安故弄玄虚。当然这种意见很快就被压倒了。对李安的赞美声音让批评成为了沉默的螺旋。毕竟李安有光环在那儿,批起来不容易找到共鸣,容易让自己变成少数派。
  
  《一代宗师》引起的反响就更典型了。大家知道《一代宗师》,有人说他是上了天,说看出了中国文化、中国文人、中国文心,中国文人情怀全部体现到了放到了一代武师身上。人们对里面的中国美学、影像美学,特别的关于水、关于雨、人和心之间的对应,很多人做了精细阐释,认为这边是很多年没有看到的中国文人电影,是中国美学电影的集大成,喜欢的人自称看了四五遍。但是说这是王家卫一生最大败笔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批评一代宗师完全是在那儿装小资情调,装文人情调,说里面故事前后不搭,然后当然还批一些商业元素,小沈阳、赵本山啊,认为这基本上是十年磨下来大杂烩。这种评价情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差异性,体现了观众趣味的多样性和变化。我恰恰觉得这是中国电影的希望,如果就是一种声音,一种判断,中国电影事实上是很容易走上偏路。
  
  电影价值观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的中国这样,从政治思想到道德思想,到美学思想都有如此巨大的分裂和差异,而且中国这种分裂和差异甚至势不两立。中国文化有个最恶劣的缺点,就是长期培养的大一统霸权性,非常不允许差异。其实,我们俩之间不同,我认为这电影好,你认为这电影不好很正常,但是中国往往会出现,当我认为不好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借用组织,借用政治权利来干预一个我不喜欢的东西。这之前从《色戒》到《让子弹飞》全部都有这种现象。当我不赞成、我不喜欢一个文化作品、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常常寄希望于去向权力要某种尚方宝剑来压制和排斥我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在文化上在批评上我们也需要民主作风,我可以不喜欢你的电影,可以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是我要捍卫你拍这样电影的权利,捍卫你说这个话的权利。多样化对整个文化的建构有好处。观影趣味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最近对《悲惨世界》的评价。《悲惨世界》仍然有一些人觉得很不好,但是有的人觉得很好,有的人说要看很多遍,看的热泪盈眶,但是有的人说这电影看起来很沉闷都睡着了。我觉得这不奇怪,恰恰体现了我们这个贺岁档越来越多样化的文化包容。
  
  第三点,是怎么来看本土贺岁档期所体现的本土电影文化。今年可以说是"喜剧当道、屌丝逆袭"。喜剧当道其实很正常,大家都知道贺岁片档期基本上都是喜剧片有非常好的观众界面,一方面是这个季节大家辛苦了一年总得乐一乐,总得开心开心,总得更好抒发释放一下一年下来的郁闷;另一方面也包括长期形成的贺岁档期的一些观影习惯。当然更重要的是,喜剧文化历来是本土文化跟好莱坞文化对抗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大量的喜剧都依赖于本土的社会互文性和语言的互文性,社会和语言的互文本通常在一个他国语言和他国文化当中,是很难表达和理解的。喜剧文化在这一点上拥有跟好莱坞对抗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不需要多高的制作水平,但是你只要很好的跟社会达成了互动,达成了社会认知的互动,就容易赢得观众认可。从这一点来讲,喜剧历来是各个国家跟好莱坞对抗的主要工具,而且通常是见效的,因为好莱坞的喜剧作品在这一点上很难替代各个国家自己的喜剧文化。但是要拍类型片、拍枪战片、拍动作片、警匪片、科幻片,好莱坞都非常容易替代你,但是只有喜剧文化很难替代。
  
  即便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人都不爱看中国电影的时候,冯小刚仍然能够一花独放6、7年。那几年整个一年,中国观众不看中国电影,除了冯小刚的电影。一部冯小刚电影占了国产电影全年票房总收入三分之二。所以那个时候冯小刚会说,我要不拍电影,中国观众看什么呀,他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这么讲。但冯小刚就一直获不了奖,因为他太得罪人。实际上到今天我们讲喜剧电影也很难被好莱坞电影替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不曾再见的旅行:旅游 攻略

作者:黄兴 主编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