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时代的“辞职信”

时间:2015-04-22 07:55 来源: 作者:谢勇 点击:
即便在前互联网时代,辞职,同样是一次“互联网事件”。 在那个时候,辞职事件可能表现为一份杂志上的读者来信,可能是一则熟人社会中流传于坊间的消息,又或者是单位里的异类人物故事。但无论以何种呈现,辞职的意义,并不仅关涉当事人的命运,而在于传播过

即便在前互联网时代,辞职,同样是一次“互联网事件”。

在那个时候,辞职事件可能表现为一份杂志上的读者来信,可能是一则熟人社会中流传于坊间的消息,又或者是单位里的异类人物故事。但无论以何种呈现,辞职的意义,并不仅关涉当事人的命运,而在于传播过程实现的效果。“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其意义,并不仅仅属于写下这句话的,那个安静的中学心理学教师,而在于那些被这句话所触动,和这位老师一样憧憬着改变命运,体会到时代变局来临的人们。

传播获得意义,如此体现着互联网价值。

我愿意将那封仅有一句话,在微信微博里传送一时的辞职信,视为三十多年以前,激起轩然大波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那些越窄》的延续。这两封信,都是写给时代的辞职信,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不甘于平庸者的精神气质,以及他们敏锐感受到,聚集变数的时代。价值被重估,结构被重组,社会成员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失望的痛感与希望的快感相杂交织。

不难理解,这句话究竟击中中这个时代哪根柔软而敏感的神经。进入2015年,无论是我们身边,还是媒体描述的故事里面,辞职如潮流,泥沙俱下,呼啸奔涌。公务员,成功经理人,医生,媒体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面,无论是否拥有野心,都面临着必须改变的未来,并且要交出自己的答卷。

技术变革带来各种变革,尤为重要的,是重塑价值观。在经济学家菲尔普斯看来,创新在最根本层面上,其实是“何谓幸福生活”的哲学问题。

从“人生道路为什么要走越窄”,到“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变化中,不难看到时代的进步:经历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同样是不安分的灵魂,面对未来,少了恐惧,多了自信。潘晓的原型黄晓菊会在工厂里面问,“如果现在让你选,你是愿意让毛主席接见你,还是看一眼演佐罗的阿兰?德龙?”,会纠结“主观为己,客观为人”是否不道德,而今天那位辞职的中学教师,更多的则是面对未知的跃跃欲试。

知乎上面,有她的学生勾勒出辞职信作者的形象:中学校园里有些“多余”的心理学老师,并不漂亮,但说话声音很温柔也很好听,会课上会讲一些脑科学的内容,分析我们属于左脑型人还是右脑型人,调节压力的方法。虽然她水平很好,但由于老师和同学都对心理咨询比较陌生,会有一些排斥和偏见,总之,这份工作对她难言实现存在感和价值感。而“这样一个有童心、给我带来美好回忆的老师,理应拥有一个比冷清办公室更美好的未来。”而最新大的消息是,已经有几家公司对这位辞职者发出邀请。

最近辞职的一位金融行业高管,在其辞职信里面,引用稻盛和夫的话:人不论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如果说,此前的变革,还仅仅属于少数拥有野心同时也拥有资源者,对于更多人而言,只能是“世界天翻地覆,热闹却只能在别处”,这一次,技术变化带来的变革与机遇,正加速渗透进入中国社会基因层面,成为人们必须回答的价值观问题:是主动求变,还是在一个越来越陌生的世界里面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不管辞不辞职,人们都面临选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宝贝,和妈妈约定不让自己受伤害:孩子必会的求生技能

    作者:布童

    针对现代社会中儿童存在的安全隐患,本书通过一些实际案例,介绍了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自救办法,告诉孩子们如何…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