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由中方倡导,为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援助的机构,总部设在北京。去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随后印尼、新西兰等国家也陆续加入。英国加入亚投行,改变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可谓全球大事件。 战后经济和金融秩序为西方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集团)(WBG)负责人分别由欧洲和美国人担任,主要是美国掌控着两大机构的话语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往往附带符合西方意识形态和市场取向的严苛条件。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嗷嗷待哺的乌克兰,莫不如是。总部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则由美国和日本主控。即便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还是由西方主导。 华尔街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西方影响力大降。从七国集团(G7)扩展为二十国集团(G20)的全球危机应对协商机制,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向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让渡发言权和投票权,危机削弱了西方影响力。 但是,新兴市场并未获得和其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当美国通过三轮量化宽松(QE)政策摆脱危机泥潭,以及日本和欧元区也通过自己的QE版本拯救经济,西方社会的倨傲依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全球经济主导权。 经济全球化要求全球经济秩序多极化。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强国,中国联合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始构建新的全球性(最起码是区域性)经贸金融机制---500亿美元规模的亚投行不过是其中一个(还包括千亿美元的金砖国家银行和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即“两行一金”。 成立亚投行体现国际经贸金融体制的多极化,而不是和西方国家对着干。 即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集团)(WBG),也并未反对亚投行,两大机构表示乐观期待。毕竟,这两大机构满足不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建设上的资本要求。中国作为大股东的亚投行,不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集团)(WBG)舒缓了资金救援压力,也有助于中国丰裕的资本和过剩产能输出到其他市场,实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多赢。 美国和日本对亚投行的批评和排斥,无非是亚投行运行不透明,规则不明确,实际害怕亚投行由中国控制,挑战美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左右下,澳大利益和韩国尚未决定是否加入亚投行。其他西方国家,也是犹豫不决。作为美国最亲密的欧洲伙伴,而且是七国集团(G7)成员,英国加入亚投行等于打破了西方世界的铜墙铁壁,让领导者美国难堪。3月12日的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对英国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感到愤怒。英国《金融时代》引用美国官员的话:“我们对于那种不断迁就中国的倾向十分警觉,这不是同一个崛起中的强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虽然美国不高兴,英国还是加入了亚投行,因为这符合英国的核心利益,能够“促进英国与中国等该地区国家的商业和投资关系”(英国财政大臣欧思邦语)。2014年,中英两国双边贸易800亿美元,英国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投资领域,2014年中国对英投资超过英国对华投资,双向投资互行的态势形成。英国也对中国高铁表现出强烈兴趣,卡梅伦希望采用中国技术修建从伦敦到英格兰北部的高铁项目。 亚投行也是因应“一带一路”战略的举措。这一举措从陆海两途,打造横贯亚非欧互利多赢的现代丝绸之路。就此而言,亚投行欢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入,也欢迎西方国家进来,甚至对美国和日本也是开放的。 这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和包容,也彰显全球化时代的大国责任。英国很聪明,此时加入就可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也许那些看美国脸色的其他国家也会赶在3月31日前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