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沪港通的确是个里程碑。不过,还有有些出乎预料了。在第二天,沪股通130亿余额中居然剩81.55亿,仅用去37.27%,港股通更夸张,每日105亿余额中剩余97亿元。 当然,这毕竟是个净流数据,第二天可能这边有卖出的,所以这个数字不代表就是降温了。但还是看得出来,沪股通这边似乎遇到了点阻力。 这个阻力可能就来源于结算机制的差异。 提及港股美股与A股的区别,大家提得最多的是T+0机制。不过你想过么?你以为欧美或者香港的成熟市场真是每天可以无数次买卖? 但我告诉你,从结算这个角度上来说,A股恐怕才是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使用T+0结算的市场。而同样的操作,在美股是T+3,港股则是T+2。 什么意思呢? 在所谓成熟市场,你买了股票确实可以当天卖出,但资金你可拿不到。香港最起码等两天,美国要等三天。想在日内随意做差价?门也没有! 也就是说,在内地A股市场,交割结算周期才是T+0日,意思是当天卖出的股票,当天即可反映在账目上。而香港市场证券结算与经纪商之间的结算周期为 T+2日,即投资者卖出股票后,至少需要2天才能收到此款项和股票。这也是为什么在行权的问题上,外盘T日成交的股票在T和T+1日无法行权。 怎么都没想到,A股目前才是国际上少数实行T+0的市场,另外一个是沙特阿拉伯,这里面有宗教因素——因为在古兰经里面,不允许借钱产生利润,因此资金不允许在券商账户上停留产生利润。 这里面的T+0与我们日常所看到的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就是券商和交易所的结算以及券商和股民之间的结算差异。这里面,股市T+0与股民T+0不是一回事,股民的T+0完全不需要交易所结算制度确定,只要放松对券商的管制,券商完全可以为股民提供T+0结算服务。 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当地券商的操作够灵活的话,就算是交割在T+2,但券商可以想办法提前让股民拿到钱。当然有个条件,股民在买入股票时,当地券商往往要求投资者的户口(现金证券户口)上要预留一定数量的资金,一般为交易额的三成左右。 如果你搞不明白上述的问题也没有关系,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除了A股和沙特之外,其他市场采用T+N(N≠0)模式,有着更加深层的考虑。而这些考量,也成为了制约资金进入沪股通的关键问题。 首先是交易成本。 凡是交易一定有交易成本。这里面包括场地成本、谈判成本、资金沉淀成本、货物储藏成本等。而作为资金最活跃的资本市场,这笔账肯定是算得清的。在资本市场,T+0主要考虑到的成本,就是“货物储藏成本” 会员制下,如果采用T+0结算,会增加交易成本。如同大宗商品实行即时结算需要预先备好大量资金和货物一样,成本很高。券商为了实行资金T+0支付,必须在交易所预存巨额资金。由于不掌握每天代理交易额,根本无法预测出需要预先备付的资金量;为了实现T+0股票交割,必须与股民实时股票结算,不能有任何差错。要实现这些都需要耗费巨大成本。 这种成本与传统的港股和境外市场经验完全不同。虽然沪港通额度不大,但对于相关的港股券商以及机构而言,其流动资金的分配会产生新的变数。必须要通过时间来适应。 另外一个是风险问题。 股市属于金融市场,往往容易引发风险。所以,对股市管理者来说,任何时候都必须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不实行T+0是各国交易所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T日仅仅是签订合同日,只要n>0,相当于给了买卖双方1天以上的准备履约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买卖双方可以按照T日合同准备资金和股票,降低交易成本;万一出现误操作或者技术故障等原因,可以有纠错缓冲时间,不会酿成风险。 凡此种种的因素,都成为外资必须要适应A股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说沪港通的开通并不意味着两地市场差异的全面消除。 看来,沪港通的通车实际上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说沪港通利好,从来都不是指短线,而是从长线甚至是超出沪港通本身所带来的政策预期上。要对它有点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