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人民网10月14日讯)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却少有超过50年的城市建筑。”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我国城市建筑在“青壮年”甚至“幼年”就“夭折”的短命现象。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让大量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早夭”。 “短命建筑”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推倒重来”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通病”。广州的陈家祠广场只是不断拉长的“短命建筑”名单上新添的一个,而且远不是极端案例:耗资8亿元寿命仅9年的辽宁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耗资3000多万寿命不满10年的海南海口“千年塔”,投资2.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短命建筑”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文化延续,广为诟病。也正是在这个“推倒重来”的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水泥和钢材消耗量量大、建筑垃圾量量大。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作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实在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极大讽刺! 大部分“短命建筑”并非因质量问题而拆除,中国式“推倒重来”背后,有着政府官员GDP崇拜和商业利益等因素,而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连续性,也是重要原因。 GDP崇拜。当前,科学发展观虽然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但落实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上,还有一段距离。眼下的经济发展,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官员的考核,仍然是“GDP至上”。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地方若想持续发展,就不能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 商业利益。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地段的地价越来越高。从商业利益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买地扩张的成本过高,反而不如“推倒重来”划算。“推倒重来”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倚重的城市建设方式。这样做,既可以改变旧的城市面貌,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政府土地财政收入。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连续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是常识。可时下不少地方规划,只管个三五年,很难保持长期的稳定性,甚至朝规夕改。制定规划后,也不能严格执行,“领导意志”凌驾于规划的法律效力之上。今天这里建个生活区,明天就改成商务区,建筑 “短命”也就理所当然了! 总之,城市发展不是儿戏,岂能简单的“推倒重来”!“推倒重来”不仅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政府投资数亿元兴建的建筑说拆旧拆,也严重浪费财政资金。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作为地方政府,不能简单的去追求在“推倒重来”中产生的GDP,而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念;与此同时,还应增强城市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妥善处理城市快速发展与拆旧建新的矛盾,提高城市建筑品位和品质。(文/顾一娴) |